【岐黄之术】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生理学》书籍目录

每个肌纤维含有大量直径1~2μm的纤维状结构,称为肌原纤维,它们平行排列,纵贯肌纤维全长,在一个细胞中可达上千条之多(图2-20)。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呈现规则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带和暗带;而且在平行的各肌原纤维之间,明带和暗带又都分布在同一水平上;暗带的长度比较固定,不论肌肉处于静止、受到被动牵拉或进行收缩时,它都保持1.5μm的长度;在暗带中央,有一段相对透明的区域,称为H带,它的长度随肌肉所处状态的不同而有变化;在H带中央亦即整个暗带的中央,又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M线。明带的长度是可变的,它在肌肉安静时较长,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可因肌肉所受的被牵引而变长;但明带在肌肉收缩时可变短。明带中央也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z线(或z盘)。目前已经肯定,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sarcomere)。由于明带的长度可变,肌小节的长度在不同情况下可变动于1.5~3.5μm之间;通常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2.0~2.2μm。

骨骼肌细胞的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

图2-20 骨骼肌细胞的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

注意肌小节能的组成和不同部位肌小节横断布粗、细肌丝的几何排列

用X-线衍射等更精密的方法进一步发现,肌小节的明带和暗带包含有更细的、平行排列的丝状结构,称为肌丝。暗带中含有的肌丝较粗,直径约10nm,称为粗肌丝,其长度与暗带相同;实际上暗带的形成就是由于粗肌丝的存在,M线则是把成束的粗肌丝固定在一定位置的某种结构。明带中的肌丝较细,直径约5nm,称为细肌丝;它们由z线结构向两侧明带伸出,每侧的长度都是1.0nm,它的游离端在肌小节总长度小于3.5nm的情况下,必然有一段要伸入暗带,和粗肌丝处于交错和重叠的状态;如果由两侧z线伸入暗带的细肌丝未能相遇而隔有一段距离,这就形成了H带。肌肉被拉长时,肌小节长度增大,这时细肌丝由暗带重叠区拉出,使明带长度增大,H带也相应地增大(图2-20,下)。

粗、细肌丝相互重叠时,在空间上也呈现规则排列,这可从肌原纤维的横断面上看出。图2-20下方表示在肌小节的不同位置将肌原纤维横节时,断面上所能看到的两种肌丝的分布情况。在通过明带的横断面上只有细肌丝,它们的所在位置相当于一个正六边形的各顶点;在通过H带的横断面上只有粗肌丝,它们都处于正三边形的各顶点上;而在H带两侧的暗带的横断面上,则可看到粗、细肌丝交错存在的情况,这里,每一条粗肌丝正处在以六条细肌丝为顶点的正六边形的中央,而这就为收缩时粗细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准备了条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生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生理学》书籍目录
  1.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生理学》
  2. 肌与腱滑膜鞘《人体解剖学》
  3. 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生理学》
  4. 肌营养不良症《神经病学》
  5. 肌阵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6. 肌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肌阵挛《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8.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生理学》
  9. 肌组织《人体解剖学》
  10. 肌无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1. 肌组织《组织学与胚胎学》
  12.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病理学》
  13. 《本草纲目》
  14. 肌萎缩《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5. 《食物疗法》
  16.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临床生物化学》
  17. 《食疗本草》
  18. 肌松药的作用机理与分类《外科学总论》
  19. 《本草备要》
  20. 肌松药的应用《外科学总论》
  21. 《冯氏锦囊秘录》
  22. 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生理学》
  23. 《证类本草》
  24. 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人体解剖学》
  25. 《本经逢原》
  26. 肌三角《人体解剖学》
  27. 《本草从新》
  28. 肌肉作痛《医宗金鉴》
  29. 《本草从新》
  30. 肌肉作痛《正骨心法要旨》
  31. 《本草分经》

《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