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策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中的血流一般为层流。血液在流经微循环血管网时血压逐渐降低。在直径为8-40μm的微动脉处,对血流的阻力最大,血压降落也最大。到毛细血管的靠动脉端,血压约4.0-5.3kPa(30-40mmHg),毛细血管中段血压约3.3kPa(25mmHg),至靠静脉端约1.3-2.0kPa(10-15mmHg)。毛细血管血压的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和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一般说来,当这一比例为5:1时,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约为2.7kPa(20mmHg)。这一比值增大时,毛细血管血压就降低;比值变小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某一组织中微循环的血流量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压差成正比,与微循环中总的血流阻力成反比。由于在总的血流阻力中微动脉处的阻力占较大比例,故微动脉的阻力对血流量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测量一个器官的血流量时,常可见到在一定时间内其血流量是稳定的。但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微循环中单个血细胞的移动速度,则可看到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微血管中的流速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同一血管在不同时间内流速也有较大变化。其原因是由于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为发生每分钟约5-10次的交替性收缩和舒张,称为血管舒活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其后的真毛细血管网关闭,舒张时真毛细血管网开放。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组织中在同一时间内只有20%-35%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血管舒缩活动主要与局部组织的代谢有关。毛细血管关闭时,该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中代谢产物积聚,氧分压降低。代谢产物和低氧都能导致局部的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及毛细血管开放,于是局部组织内积聚的代谢产物被血流清除,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收缩,使毛细血管关闭。如此周而复始。当组织代谢活动加强时,愈来愈多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发生舒张,使愈来愈多的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从而使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交换的面积增大,交换的距离缩短。因此,微循环的血流量和组织的代谢活动水平相适应。

- 策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生理学》
- 测验结果与脑病损的的侧性关系《医学心理学》
- 策应《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 测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医学心理学》
- 岑皮《吴普本草》
- 测验法《医学心理学》
- 层次《人体解剖学》
- 测验报告书写内容和方式《医学心理学》
- 层次《人体解剖学》
- 测压法《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层青《玉楸药解》
- 测体温《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层析法实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
- 测量血压《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层析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临床生物化学》
- 测量体温方法《基础护理学》
- 曾宾谷中丞痢疾《程杏轩医案》
- 测量脉搏的方法《基础护理学》
- 曾孚先《中医词典》
- 测定肾血流量《生理学》
- 曾国藩的读经窍诀《思考中医》
-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生理学》
- 曾青《神农本草经》
- 测定清除率的理论意义《生理学》
- 曾青《本草纲目》
- 测定方法的标准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曾青《雷公炮炙论》
- 测定方法、标本处理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临床生物化学》
- 曾青《千金翼方》
- 测定方法《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曾青《中医词典》
《生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二节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 第四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 一、由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
- 第三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第三章 血液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第三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 第三节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五节 器官循环
-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 通 气
-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 一、气体交换原理
- 二、气体在肺的交换
-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 二、氧的运输
-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 第六节 吸 收
-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 第六节 清除率
- 第七节 尿的排放
- 第九章 感觉器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第三节 听觉器官
-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 第四节 前庭器官
-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 第六节 皮肤感受
- 第十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 二、丘脑
- 三、感觉投射系统
-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 三、姿势反射
- 四、小脑
- 五、基底神经节
-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
-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四、下丘脑
-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 第十一章 内分泌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 第三节 垂体
- 第四节 甲状腺
-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 第六节 肾上腺
- 第七节 胰岛
- 第八节 松果体其他
- 第十二章 生殖
- 生理学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