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生理学》书籍目录

清除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把一肾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的物质的量,同当时该物质在血浆中浓度联系起来,因而能更她地说明肾排出某物质的能力。为了讲清楚它的涵意,现举例说明。某甲每分钟尿量为1ml(V=1ml/min),尿中某物质的浓度(U)为100mg/100ml,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P)为1mg/100ml。某乙每分钟尿量为0.8ml(V=0.8ml/min),尿中该物质的浓度(U)为50mg/100ml,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P)为0.32mg/100ml。经计算,甲肾的该物质排泄量应为U×V=0.8ml/min×50mg/100ml=0.4mg/min。从每分钟该物质排泄量的多少来看,甲肾的功能似乎比乙肾好,其实则不然。因为甲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比乙肾血浆中的高三倍多,甲肾清除血浆中该物质比较容易,而乙肾则比较困难。所以,从清除血浆中该物质的能力业看,还应该将血浆中浓度(P)这一因素考虑过去。这样,甲肾将该物质从血浆中清除掉的能力为:

U×V/P=[(100mg/100ml)×1ml/min ]/(1mg/100ml)=100ml/min

乙肾为:U×V/P=[(50mg/100ml)×0.8ml/min ]/(0.32mg/100ml)=125ml/min

由此可见,从肾清除血浆中某物质的功能角度来说,乙肾的功能要比甲肾好。

清除率(clearance,C)是指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长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其具体计算需要测量三个数值:U(尿中某物质的mg/100ml),V(每分钟尿量,ml/min),P(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mg/100ml)。因为尿中该物质均来自血浆,所以,U×V=P×C 亦即 C=U×V/P

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各种物质的清除率。例如,Na+清除率的计算方法如下:测得尿量V为1ml/min,尿Na+浓度U为28mmmol/L,血浆Na+浓度P为140mmol/L,Na+清除率

C=[280mmol/L×1ml/min ]/(140mmol/L)=2ml/min

表示肾每分钟清除了2ml血浆中所含的所有Na+。各种物质的清除率并不一样。例如,葡萄糖的清除率为0,因为尿中不含葡萄糖(U=0mg/100ml);而尿素则为70ml/min,等等。因此,清除率能够反映肾对不同物质的清除能力。通过它也可了解肾对各种物质的排泄功能,所以它是一个较好的肾功能测量方法。

这里需要指出,所谓每分钟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仅是一个推算的数值,实际上,肾并不一定把某1ml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掉,而可能仅仅清除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肾清除该物质的量可以相当于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该物质的量。所以说,清除率所表示的血浆毫升数是一个相当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生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生理学》书籍目录
  1. 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生理学》
  2. 清晨饮水有益《老年食养食疗》
  3. 清创术《骨科学》
  4. 清晨嗽《中医词典》
  5. 清代九科《中医名词词典》
  6. 清肠泄热《中医词典》
  7. 清代前中期军事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8. 清肠润燥《中医词典》
  9. 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10. 清肠润燥《中医名词词典》
  11.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中国医学通史》
  12. 清茶《饮膳正要》
  13. 清代前中期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14. 清补并用《中医词典》
  15.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16. 清补《中医词典》
  17.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中国医学通史》
  18. 清便自调《中医词典》
  19. 清代前中期医学著作《中国医学通史》
  20. 清拌银芽《保健药膳》
  21.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中国医学通史》
  22. 清半夏《中药炮制》
  23. 清带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4. 清斑青黛《汤头歌诀》
  25. 清胆安神《中医词典》
  26. 《周慎斋遗书》
  27. 清道夫受体《临床生物化学》
  28. 《中医词典》
  29. 清道夫受体《动脉粥样硬化》
  30. 圊血《医学读书记》
  31. 清道夫受体功能《动脉粥样硬化》

《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