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单

《病历书写规范》书籍目录

(1)用蓝黑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Ⅱ,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例如:

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Ⅱ 6/1  7/2 8/3  9/4 10/5  (2)在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红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

(3)体温、脉搏、呼吸图的绘制:

体温曲线的绘制:用蓝笔将所测体温绘于体温单上。口温用“·”表示,腋温用“×”表示,肛温用“○”表示,两次体温之间用蓝直线相连。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的体温画在物理降温前的同一纵格内,以红“○”表示,并用红虚线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于降温前体温相连。体温不升,低于35℃者,在35℃处画温度标记。测温时病人不在者,事后要补测,并画在相应时间内。若赴外地检查数日未测者,留空格不予连线。

脉搏曲线的绘制:脉搏用红“·”表示,两次脉搏之间用红直线相连。如遇脉搏与体温重叠,则先画体温,再将脉搏用红圈画于其外。有脉搏短绌的病人,其心率用红“○”表示,两次心率之间亦用红直线相连,在心率与脉搏曲线之间用红斜线填满。

呼吸曲线的绘制:呼吸用蓝“○”表示,两次呼吸之间用蓝直线相连[如无自主呼吸而应用人工呼吸机(器),则不需记录,只留空格]。

(4)在34℃以下栏内用红墨水笔记录大便次数、入液量、尿量、呕吐量、引流量、痰量、体重、血压、药物过敏等内容。

项目栏:若已注明计量单位名称,只堓填数字,不必写明单位。

小便:失禁或假肛门者用“*”表示,灌肠用“E”表示;灌肠后排便一次,用“1/E”表示。

大便次数:均于下午测温时询问,故应记入当天的大便栏内。

导尿:以“C”表示;如保留导尿,则需记尿量,用分数表示,“C”做分母,尿量做分子。例如:24小时内保留尿量共1500ml,则表示为“1500/C”。

血压:新入院病人的首次血压常规记录在体温单相应栏内。住院期间按医嘱每日测量1~2次,应及时记录。

体重:新入院、手术前及住院期间均需测量体重,记录于当天相应格内;危重病人或不能下地活动者,应以“平车”表示。

药物过敏栏:填写皮试阳性或过敏反应的药物名称,并于每次更换体温单时转录过来。

(注:体温单只能单面使用,不宜正反印刷和使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病历书写规范》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病历书写规范》书籍目录
  1. 体温单《病历书写规范》
  2. 体温、脉搏记录法《基础护理学》
  3. 体温单《基础护理学》
  4.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基础护理学》
  5. 体温单的使用《基础护理学》
  6. 体温《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7. 体温单上各项目的记录法《基础护理学》
  8. 体温《生理学》
  9. 体温的正常变动《生理学》
  10. 体温《物理诊断学》
  11. 体温过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体位辨病《常见病自测》
  13. 体温计的检查方法《基础护理学》
  14. 体位、姿势与步态《物理诊断学》
  15. 体温计的清洁与消毒《基础护理学》
  16. 体位《中医词典》
  17. 体温上升期《病理生理学》
  18. 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胸外科学》
  19. 体温上升期分型辨病《常见病自测》
  20. 体外排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体温调节《生理学》
  22. 体痛续法《医学纲目》
  23. 体温调节《生理学》
  24. 体痛《伤寒指掌》
  25. 体温调节《儿科学》
  26.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浅析《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7. 体温调节中枢《生理学》
  28.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浅析《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9. 体温下降期分型辨病《常见病自测》
  30. 体如水晶《中医词典》
  31. 体细胞突变《医学遗传学基础》

《病历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