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旋光性
(一)偏振光和偏振光的振动面
光波是电磁波,是横波。其特点之一是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其传播方向。普通光源所产生的光线是由多种波长的光波组成,它们都在垂直于其传播方向的各个不同的平面上振动。图17-1(左)表示普通的单色光束朝我们的眼睛直射过来时的横截面。光波的振动平面可以有无数,但都与其前进方向相垂直。
图17-1 平面偏振光的形成
图17-2 两个尼科耳棱晶平行放置(上)或重直放置(下)时的情况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尼科目棱晶(由方解石晶体加工制成,图17-1中)时,由于尼科耳棱晶只能使与其晶轴相平行的平面内振动的光线通过,因而通过尼科耳棱晶的光线,就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这种光线叫做平面偏振光,简称偏振光(图17-1右)。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其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叫做偏振光的振动面。
当普通光线通过尼科耳棱晶成为偏振光后,再使偏振光通过另一个尼科耳棱晶时,则在第二个尼科耳棱晶后面可以观察到:如果两个尼科耳棱晶平行放置(晶体相互平行)时,光线的亮度最大(图17-2上);如两个棱晶成其他角度时,则光线的亮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弱,接近90°时较暗,接近0°时较明亮。
(二)旋光性物质和物质的旋光性
自然界中有许多物质对偏振光的振动面不发生影响,例如水、乙醇、丙酮、甘油及氯化钠等;还有另外一些物质却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发生偏转,如某种乳酸及葡萄糖的溶液。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发生偏转的物质具旋光性,叫做旋光性物质;不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发生偏转的物质叫做非旋光性物质,它们没有旋光性。
当偏振光通过旋光性物质的溶液时,可以观察到有些物质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左旋转(逆时针方向)一定的角度(图17-3),这种物质叫做左旋体,具有左旋性,以“-”表示;另一些物质则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右旋转(顺时针方向)一定的角度,叫做右旋体,它们具有右旋性,以“+”表示。以前也曾用“l、d”表示左右旋。
图17-3 左旋体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左旋转
(三)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如将两个尼科耳棱晶平行放置,并在两个棱晶之间放一种溶液(图17-4),在第一个棱晶(起偏振器)前放置单色可见光源,并在第二个棱晶(检偏振器)后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如在管中放置水、乙醇或丙醇时,并不影响光的亮度。但如果把葡萄糖或某种乳酸的溶液放于管内,则光的亮度就减弱以至变暗。这是由于水、乙醇等是非旋光性物质,不影响偏振光的振动面;而葡萄糖等是旋光性物质,它们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右或左偏转一定的角度。要达到最大的亮度,必须把检测振器向右或向左转动同一角度。旋光性物质的溶液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的角度,叫做旋光度,以α表示。
图17-4 旋光性测定示意图
一种物质的旋光性,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分子结构。但在测定物质的旋光度时,还受到测定条件的明显的影响。影响旋光度的因素包括溶液浓度、液层厚度(即盛液管的长度)、所用光线(单色光)的波长、温度以及溶剂等。因此,同一种旋光性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测定α值时,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但如固定实验条件,则测得的物质的旋光度即为常数,它能反映该旋光性物质的本性,叫做比旋光度,以[α]表示。比旋光度与测得的旋光度(α)有以下的关系:
式中:λ——测定时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通常用钠光的D线(λ=589nm)
c——溶液浓度(g·ml-1)
l——盛液管的长度(dm)
当c和l都等于1时,则[α]= α。因此,物质的比旋光度就是浓度为1g·ml-1的溶液,放在1dm长的管中测得的旋光度。所用溶剂须写在比旋光度值后面的括号中。因为即使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改变溶剂也会使[α]值发生变化。
比旋光度是旋光性物质的一种物理常数。如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沸点、折射率、密度一样,各种旋光性物质都有其比旋光度。

- 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旋光性《医用化学》
- 平脉准绳《伤寒法祖》
- 平面心电向量图及其基本图形《物理诊断学》
- 平脉早晏法《脉经》
- 平末端连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脉经》
-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脉经》
- 平脉法正误《医宗金鉴》
- 平脾脉《中医词典》
- 平脉法篇《医宗金鉴》
- 平奇经八脉病《脉经》
- 平脉法《伤寒论》
- 平气和衷汤《目经大成》
- 平脉法《伤寒杂病论》
- 平气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平脉法《伤寒杂病论》
- 平人《中医名词词典》
- 平脉大法《备急千金要方》
- 平人《中医词典》
- 平脉《脉确》
- 平人得病所起《脉经》
- 平脉《中医词典》
- 平人绝谷《黄帝内经·灵枢》
- 平脉《褚氏遗书》
- 平人绝谷《灵枢悬解》
- 平脉《中医名词词典》
- 平人绝谷《内经评文》
- 平均数与变异指标《医学统计学》
- 平人绝谷七日而死《类经》
- 平均期望寿命《预防医学》
- 平人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医用化学》
- 第一章 溶液
-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 第一节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
-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 第三章 PH值与缓冲溶液
- 第一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 第三节 盐类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缓冲溶液
-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 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
-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配合物的配位键理论
- 第三节 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四节 螯合物(内络合物)
- 第六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 第一节 氧化还原
- 第二节 电极电位
- 第三节 电极电位的应用
- 第七章 滴定分析
- 第八章 比色分析
- 第一节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比色分析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 第二节 比色分析应用示例——铁的含量测定
- 第九章 胶体溶液
- 第十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 二、有机化学与医学
- 三、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
- 四、碳原子的sp3、sp2和sp杂化轨道
- 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
- 六、共价键参数
- 七、共价键的断裂和反应类型
- 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第十一章 链烃
- 第十二章 环烃
- 第十三章 卤代烃
- 第十四章 醇、酚、醚
- 第十五章 醛、酮、醌
-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第一节 羧酸
-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 第十七章 取代羧酸和对映异构
- 第十八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 第二十章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
- 第二十一章 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