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分泌部

《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外分泌部为浆液性复管泡状腺。小叶间结缔组织中有导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细胞底部位于基膜上,基膜与腺细胞之间无肌上皮细胞。腺细胞具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基部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故在HE切片上,此处胞质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位近基底部。细胞合成的蛋白质(酶的前体),经高尔基复合体组装于分泌颗粒(酶原颗粒)内。颗粒聚集于细胞顶部(图13-5),其数量因细胞功能状态不同而异,饥饿时细胞内分泌颗粒增多;进食后细胞释放分泌物,颗粒减少。

小鼠胰腺细胞电镜像

图13-5 小鼠胰腺细胞电镜像×12000

S分泌颗粒,RER粗面内质网,M线粒体,Lu腺腔,TJ紧密连接

(上海医科大学电镜室供图)

胰腺腺泡腔面还可见一些较小的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泡心细胞(centroacinar cell),细胞质染色淡,核圆形或卵圆形。泡心细胞是延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图13-6)。

胰腺腺泡模式图

图13-6 胰腺腺泡模式图

示泡心细胞与闰管

2.导管腺泡以泡心细胞与闰管相连,胰腺的闰管长,无纹状管,闰管逐渐汇合形成小叶内导管。小叶内导管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后者再汇合成一条主导管,贯穿胰腺全长,在胰头部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闰管腔小,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结构与泡心细胞相同。从小叶内导管至主导管,管腔渐增大,单层立方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主导管为单层高柱状上皮,上皮内可见杯状细胞。

3.胰液 胰液为碱性液体,Na+、K+、Ca2+、Mg2+、HCO3、HPO42+等,其中以碳酸氢盐含量最高,胰液中的多种消化酶由腺泡细胞分泌,如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多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胆固醇脂酶、DNA酶、RNA酶等,它们分别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腺泡细胞分泌的酶有的是以酶原形式排出,如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它们排入小肠后被肠肽酶激活成为有活性酶。腺细胞还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防止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致活,若这种内在机制失调或某些致病因素使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可致胰腺组织分解破坏,导致急性胰腺炎

胰腺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随血管进入胰腺,其末梢分布于腺泡,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酶分泌,交感神经兴奋使分泌减少。消化管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些激素也参与对胰腺分泌的调节,如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小导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水和碳酸氢盐,胰液量增多;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可促进腺泡细胞分泌大量消化酶,但胰液量不增多;胃泌素也有促进胰酶分泌作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组织学与胚胎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1. 外分泌部《组织学与胚胎学》
  2. 外耳痈《中医词典》
  3. 外分泌腺的结构的分类《组织学与胚胎学》
  4. 外耳血管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5. 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组织学与胚胎学》
  6. 外耳纤维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7. 外风《中医名词词典》
  8. 外耳湿疹《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外风《中医词典》
  10. 外耳色素痣《临床激光治疗学》
  11. 外肤《得配本草》
  12. 外耳囊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13. 外敷方《救伤秘旨》
  14. 外耳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5. 外敷麻药方《救伤秘旨》
  16. 外耳恶性黑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17. 外敷麻药秘方(华佗外敷麻药)《华佗神方》
  18. 外耳耵聍腺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19. 外敷生肌散《救伤秘旨》
  20. 外耳道阻塞《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外敷药方《回生集》
  22. 外耳道真菌病《耳鼻咽喉外科学》
  23. 外辅骨《中医名词词典》
  24. 外耳道异物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5. 外辅骨《中医词典》
  26. 外耳道异物《耳鼻咽喉外科学》
  27. 外腑《中医词典》
  28. 外耳道异物《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29. 外疳《证治准绳·幼科》
  30. 外耳道异物《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31. 外感《中医名词词典》

《组织学与胚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