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二)胚层形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在第二周胚泡植入时,内细胞群的细胞也增殖分化,逐渐形成一个圆盘状的胚盘(embryonic disc),此时的胚盘由内、外两个胚层。外胚层(ectoderm)为邻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内胚层(endoderm)是位居胚泡腔侧的一层立方细胞,两层紧贴在一起(图20-5)。继之,在外胚层的近滋养层侧出现一个腔,为羊膜腔,腔壁为羊膜。羊膜与外胚层的周缘续连,故外胚层构成羊膜腔的底。内胚层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另一个囊,即卵黄囊,故内胚层构成卵黄囊的顶。羊膜腔的底(外胚层)和卵黄囊的顶(内胚层)紧相贴连构成的胚盘是人体的原基。滋养层、羊膜腔和卵黄囊则是提供营养和起保护作用的附属结构。此时期的胚泡腔内出现松散分布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它们先充填于整个胚泡腔(图20-5)。继而细胞间出现腔隙,腔隙逐渐汇合增大,在胚外中胚层内形成一个大腔,称胚外体腔。胚外中胚层则分别附着于滋养层内面及卵黄囊和羊膜的外面,羊膜腔顶壁尾侧与滋养层之间的胚外中胚层将两者连接起来。称体蒂(body stalk)(图20-8)。

第3周初胚的剖面

图20-8 第3周初胚的剖面

至第3周初,胚盘外层细胞增殖,在胚盘外胚层尾侧正中线上形成一条增厚区,称原条。原条(primitive streak)的头端略膨大,为原结(primitive node)(图20-9)。原条的出现,胚盘即可区分出头尾端和左右侧。继而在原条的中线出现浅沟,原结的中心出现浅凹,分别称原沟和原凹。原条深面的细胞则逐渐迁移到内外胚层之间,形成松散的间充质。原条两侧的间充质细胞继续向侧方扩展,形成胚内中胚层(intraembryonic mesoderm),它在胚盘边缘与胚外中胚层续连。从原结向头侧迁移的间充质细胞,形成一条单独的细胞索,称脊索(notochord),它在早期胚胎起一定支架作用(图20-9,20-10)。脊索向头端生长,原条则相对缩短,最终消失。若原条细胞残留,在人体骶尾部可分化形成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畸胎瘤

第16天胚盘示原条、中胚层和脊索的形成

图20-9 第16天胚盘示原条、中胚层和脊索的形成

(1)胚盘背面观(2)切除外胚层,示中胚层和脊索(3)通过原条的胚盘横切,示中胚层形成

第18天胚盘

图20-10 第18天胚盘

(1)胚盘背面观,示中胚层的形成和细胞迁移方向 (2)切去外胚层,示中胚层及脊索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组织学与胚胎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1. 胚层形成《组织学与胚胎学》
  2. 《中医词典》
  3. 胚胎的发育和畸形的形成《病理学》
  4. 疱疹样天疱疮《皮肤性病学》
  5. 胚胎的致畸敏感期《组织学与胚胎学》
  6. 疱疹样皮炎《老年百病防治》
  7. 胚胎发育《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8. 疱疹样皮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胚胎发育中的某些机理《组织学与胚胎学》
  10. 疱疹样皮炎《皮肤性病学》
  11. 胚胎各期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组织学与胚胎学》
  12. 疱疹病毒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3. 胚胎性癌《病理学》
  14. 疱疹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15. 胚胎学绪论《组织学与胚胎学》
  16. 炮炙《中医名词词典》
  17. 胚体形成的胚层分化《组织学与胚胎学》
  18. 炮制药歌计六首《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9. 胚眼的发生和形成《眼科学》
  20. 炮制药法《仁术便览》
  21. 《中医词典》
  22. 炮制学《中国医学通史》
  23. 衃血《中医名词词典》
  24. 炮制心法《周慎斋遗书》
  25. 衃血《中医词典》
  26. 炮制十七法《古今医统大全》
  27. 陪护病人《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28. 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中药炮制》
  29. 培补类《景岳全书》
  30. 炮制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中药炮制》
  31. 培脾舒肝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织学与胚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