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消化管(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均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图12-1)。

消化管一般结构模式图

图12-1 消化管一般结构模式图

(一)粘膜

粘膜(tunica mucosa)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组成,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 上皮的类型依部位而异。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

2.固有层 固有层(lamina propria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细胞和纤维较多,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胃肠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或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 粘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使粘膜活动,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

(二)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tela su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膜。粘膜下层中还有粘膜下神经丛,由多极神经元与无髓神经纤维构成,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plica)。

(三)肌层

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tunica muscularis)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结构与粘膜下神经丛相似,可调节肌层的运动。

(四)外膜

外膜(tunica adventitia)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fibrosa),主要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浆膜(serosa),见于腹膜内位的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其表面光滑,利于胃肠活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组织学与胚胎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1.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2.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组织学与胚胎学》
  3. 消化机能改变《病理生理学》
  4. 消化管壁内神经丛的免疫细胞化学《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5. 消化链球菌属《医学微生物学》
  6. 消化管《组织学与胚胎学》
  7. 消化内科病历《病历书写规范》
  8. 消化法《重订广温热论》
  9. 消化器《止园医话》
  10. 消化道异物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11. 消化器官免疫细胞化学《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2. 消化道生理解剖简介《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13. 消化球菌属《医学微生物学》
  14. 消化道蠕虫病《消化病学》
  15.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消化道全层铺片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7. 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中医基础理论》
  18. 消化道憩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9. 消化系表现《减肥新法与技巧》
  20.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生理学》
  21. 消化系统《人体解剖学》
  22.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生理学》
  23. 消化系统《儿科学》
  24.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生理学》
  25. 消化系统《妇产科学》
  26. 消化道免疫与胃肠疾病《消化病学》
  27. 消化系统X线《放射诊断学》
  28. 消化道溃疡急症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9. 消化系统的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30.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
  31.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