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是按照上皮细胞层数和细胞形状进行分类的。单层上皮(simple epithelium)由一层细胞组成,所有细胞的基底端都附着于基膜,游离端可伸到上皮表面。复层上皮(stratified epithelium)由多层细胞组成,最深层的细胞附着于基膜上。上皮又根据细胞的形状(单层上皮)或浅层细胞的形状(复层上皮)进一步分类。将细胞的层数和细胞形状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可将被覆上皮分为多种(表2-1)。部分腺上皮也可按上述标准分类。

表2-1 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1.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扁平(鳞状)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图2-1。)由表面看,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由上皮的垂直切面看,细胞核呈扁形,胞质很薄,只有含核的部分略厚。

 单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图2-1 单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endothelium)。内皮细胞很薄,大多呈梭形,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流动及物质透过。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mesothelium),细胞游离面湿润光滑,便于内脏运动。

2.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图2-2)。从上皮表面看,每个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由上皮的垂直切面看,细胞呈立方形。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这种上皮见于肾小管等处。

单层立方上皮模式图

图2-2 单层立方上皮模式图

3.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从表面看,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由上皮垂直切面看,细胞呈柱状(图2-3),细胞核长圆形,多位于细胞近基底部。此种上皮大多有吸收或分泌功能 。在小肠和大肠腔面的单层柱状上皮中,柱状细胞间有许多散在的杯状细胞(goblet cell)(图2-3)。杯状细胞形似高脚酒杯,细胞顶部膨大,充满粘液性分泌颗粒,基底部较细窄。胞核位于基底部,常为较小的三角形或扁圆形,染色质浓密,着色较深。杯状细胞是一种腺细胞,分泌粘液,有滑润上皮表面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单层柱状上皮模式图

图2-3 单层柱状上皮模式图

被覆在子宫和输卵管等腔面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称单层纤毛柱状上皮(simple ciliated columnarepithelium)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等几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上皮中也常有杯状细胞。由于几种细胞高矮不等,只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的顶端伸到上皮游离面,细胞核的位置也深浅不一,故从上皮垂直切面看很象复层上皮。但这些高矮不等的细胞基底端都附在基膜上,故实际仍为单层上皮(图2-4)。这种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的腔面。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图2-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5.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扁平(鳞状)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由多层细胞组成,是最厚的一种上皮(图2-5)。由上皮的垂直切面看,细胞的形状和厚薄不一。紧靠基膜的一层细胞为立方形或矮柱状,此层以上是数层多边形细胞,再上为梭形细胞,浅层为几层扁平细胞。最表层的扁平细胞已退化,并不断脱落。基底层的细胞较幼稚,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新生的细胞渐向浅层移动,以补充表层脱落的细胞。这种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弯曲不平,扩大了两者的连接面(图2-5)。

复层扁平上皮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等的腔面和皮肤表面,具有耐磨擦和阻止异物侵入等作用。受损伤后,上皮有很强的修复能力。位于皮肤表面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已无胞核,胞质中充满角蛋白(一种硬蛋白),已是干硬的死细胞,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这种上皮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keratinized stratified squamousepithelium)(见皮肤章)。衬贴在口腔和食管等腔面的复层扁上皮,浅层细胞是有核的活细胞,含角蛋白少,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nonkeratinized stratified squamousepithelium)。

6.复层柱状上皮 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的深层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浅层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此种上皮只见于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等处。

7.变移上皮 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又名移行上皮、衬贴在排尿管道(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变移上皮的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与扩张而发生变化。如膀胱缩小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较多,此时表层细胞呈大立方形,胞质丰富,有的细胞含两个细胞核;中层细胞为多边形,有些呈倒置的梨形;基底细胞为矮柱状或立方形(图2-6)。当膀胱充尿扩张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形状也变扁(图2-6)

有人认为变移上皮是假复层上皮,所有细胞均向深部伸出长脚状突起,附着于基膜上(图2-7)

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图2-5 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变移上皮模式图

(1)膀胱空虚时 (2)膀胱膨胀时

图2-6 变移上皮模式图(膀胱)

变移上皮模式图

图2-7 变移上皮模式图(膀胱)

A.收缩状态 B.膨胀状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组织学与胚胎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1. 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2. 被毒伤跌倒不起将死者《奇方类编》
  3. 被候《诸病源候论》
  4. 被动依赖《医学心理学》
  5. 被击青肿秘方《华佗神方》
  6. 被动型异位心律《物理诊断学》
  7. 被击有瘀秘方《华佗神方》
  8. 被动免疫治疗《医学免疫学》
  9. 被膜儿《中医词典》
  10. 被刀箭伤方一十一首《外台秘要》
  11. 被鬾(qí奇)《中医词典》
  12. 被打有瘀血方一十三首《外台秘要》
  13. 被伤绝筋《圣济总录》
  14. 被打头破脑出候《诸病源候论》
  15. 被损久瘀血候《诸病源候论》
  16. 被打损青肿方七首《外台秘要》
  17. 被调查对象应答引起的偏倚《预防医学》
  18. 被打勒死假作自缢《洗冤集录》
  19. 被物撞破《银海精微》
  20. 《幼幼新书》
  21. 被物撞破歌《眼科心法要诀》
  22. 倍朮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 被物撞破歌《医宗金鉴》
  24. 倍术散《是斋百一选方》
  25. 被子《医学入门》
  26. 倍氯米松《药理学》
  27. 《中医词典》
  28. 倍苓丸《洪氏集验方》
  29. 《中医词典》
  30.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至脊凡十一穴《针灸甲乙经》
  31. 奔气《中医词典》

《组织学与胚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