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肝的再生
正常成体的肝细胞是一种长寿命细胞,极少见分裂相。但在肝受损害后,尤其在肝部分切除后,残余肝细胞迅速出现快速活跃的分裂增殖,并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如大鼠肝被切除3/4后15~18小时,即以四倍体肝细胞为主启动增殖周期,术后24小时出现S期和G2期高峰,术后36小时出现分裂高峰。术后2天内大多数肝细胞均至少分裂一次,此后肝细胞继续分裂增殖,直至术后5~7天肝恢复正常体积,肝细胞分裂也停止。肝病患者施行大部或部分肝切除后也有再生能力,但因病变情况而异,一般可在半年内恢复正常肝体积,肝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潜能,其机理虽已有许多研究,但迄今还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肝再生受肝内外诸多因子的调控,包括肝细胞增殖刺激因子、肝细胞增殖抑制因子和激素类辅助因子三大类。肝细胞增殖刺激因子有数种,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肝大部切除后不久由新生肝细胞产生)、肝刺激物质(HSS,由再生肝产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由肺、肾、血小板等及受损害的肝产生)等。肝细胞增殖抑制因子也有几种,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由血小板和肝血窦内皮细胞等产生)、肝抑素(hepatic chalone),由正常肝细胞产生)等。激素类辅助因子,如胰岛素、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在肝受损害或部分切除后,肝外和(或)肝内产生这些因子的量发生变化。它们通过肝细胞相应的受体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细胞膜结构和代谢活动发生变化,启动和促进或抑制肝细胞的增殖。尽管上述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们协同调节和控制肝再生过程的事实已基本肯定。

- 肝的再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临床生物化学》
- 肝疔《中医词典》
- 肝的淋巴和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
- 肝动脉《临床肝移植》
- 肝疸《中医词典》
- 肝动脉异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肝胆郁《中医词典》
-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营养学》
- 肝胆虚症《正体类要》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与疾病》
- 肝胆系统疾病《临床营养学》
- 肝豆状核变性《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肝胆系统《消化病学》
- 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病学》
- 肝胆湿热《中医词典》
-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临床营养学》
- 肝胆湿热《中医名词词典》
- 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临床生物化学》
- 肝胆木气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肝恶风《中医名词词典》
- 肝胆俱实《中医词典》
- 肝恶风《中医词典》
- 肝胆结石《老年百病防治》
- 肝发淋症《中医词典》
- 肝胆火《校注医醇剩义》
- 肝风《中医词典》
- 肝胆固醇的来源及释放途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肝风《医述》
- 肝胆部《脉经》
- 肝风《临证指南医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