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八)肝的再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正常成体的肝细胞是一种长寿命细胞,极少见分裂相。但在肝受损害后,尤其在肝部分切除后,残余肝细胞迅速出现快速活跃的分裂增殖,并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如大鼠肝被切除3/4后15~18小时,即以四倍体肝细胞为主启动增殖周期,术后24小时出现S期和G2期高峰,术后36小时出现分裂高峰。术后2天内大多数肝细胞均至少分裂一次,此后肝细胞继续分裂增殖,直至术后5~7天肝恢复正常体积,肝细胞分裂也停止。肝病患者施行大部或部分肝切除后也有再生能力,但因病变情况而异,一般可在半年内恢复正常肝体积,肝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潜能,其机理虽已有许多研究,但迄今还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肝再生受肝内外诸多因子的调控,包括肝细胞增殖刺激因子、肝细胞增殖抑制因子和激素类辅助因子三大类。肝细胞增殖刺激因子有数种,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肝大部切除后不久由新生肝细胞产生)、肝刺激物质(HSS,由再生肝产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由肺、肾、血小板等及受损害的肝产生)等。肝细胞增殖抑制因子也有几种,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由血小板和肝血窦内皮细胞等产生)、肝抑素(hepatic chalone),由正常肝细胞产生)等。激素类辅助因子,如胰岛素、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在肝受损害或部分切除后,肝外和(或)肝内产生这些因子的量发生变化。它们通过肝细胞相应的受体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细胞膜结构和代谢活动发生变化,启动和促进或抑制肝细胞的增殖。尽管上述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们协同调节和控制肝再生过程的事实已基本肯定。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组织学与胚胎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1. 肝的再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2. 肝的生物转化功能《临床生物化学》
  3. 肝疔《中医词典》
  4. 肝的淋巴和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
  5. 肝动脉《临床肝移植》
  6. 肝疸《中医词典》
  7. 肝动脉异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8. 肝胆郁《中医词典》
  9.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营养学》
  10. 肝胆虚症《正体类要》
  11.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与疾病》
  12. 肝胆系统疾病《临床营养学》
  13. 肝豆状核变性《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4. 肝胆系统《消化病学》
  15. 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病学》
  16. 肝胆湿热《中医词典》
  17.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氏病)《临床营养学》
  18. 肝胆湿热《中医名词词典》
  19. 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临床生物化学》
  20. 肝胆木气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1. 肝恶风《中医名词词典》
  22. 肝胆俱实《中医词典》
  23. 肝恶风《中医词典》
  24. 肝胆结石《老年百病防治》
  25. 肝发淋症《中医词典》
  26. 肝胆火《校注医醇剩义》
  27. 肝风《中医词典》
  28. 肝胆固醇的来源及释放途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9. 肝风《医述》
  30. 肝胆部《脉经》
  31. 肝风《临证指南医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