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目前认为,骨骼肌收缩的机制是肌丝滑动原理(sliding filament mechanism)。其过程大致如下:①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膜;②肌膜的兴奋经横小管迅速传向终池;③肌浆网膜上的钙泵活动,将大量Ca2+转运到肌浆内;④肌原蛋白TnC与Ca2+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进而使原肌球蛋白位置也随之变化;⑤原来被掩盖的肌动蛋白位点暴露,迅即与肌球蛋白头接触;⑥肌球蛋白头ATP酶被激活,分解了ATP并释放能量;⑦肌球蛋白的头及杆发生屈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图6-6);⑧细肌丝向A带内滑入,I带变窄,A带长度不变,但H带因细肌丝的插入可消失(图6-7),由于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向M线滑动,肌节缩短,肌纤维收缩;⑨收缩完毕,肌浆内Ca2+被泵入肌浆网内,肌浆内Ca2+浓度降低,肌原蛋白恢复原来构型,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又掩盖肌动蛋白位点,肌球蛋白头与肌动蛋白脱离接触,肌则处于松驰状态。
图6-6 骨骼肌纤维收缩的分子结构图解
(1)肌纤维未收缩时,肌球蛋白分子头部未与肌动蛋白接触
(2)肌纤维收缩时,肌球蛋白头部与肌动蛋白位点接触,ATP分解发,释放能量
(3)肌球蛋白头部向M线方向转动,使肌动蛋白丝部向A带滑入
(4)新的接触重新开始
图6-7 骨骼肌纤维收缩时 肌节结构变化图解 (1)肌纤维舒张, (2)肌纤维收缩

-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
-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 骨骼系统《妇产科学》
- 骨骼肌纤维的超威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 骨骼异常表现《放射诊断学》
-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生理学》
- 骨哽《古今医案按》
- 骨骼肌松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医院药学》
- 骨梗《杂病治例》
-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生理学》
- 骨鲠《圣济总录》
-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骨鲠《中医词典》
- 骨骼肌肉系统畸形《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骨鲠《幼幼新书》
-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生理学》
- 骨鲠《寿世保元》
-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生理学》
- 骨鲠《普济方·针灸》
- 骨骼肌《组织学与胚胎学》
- 骨鲠《万病回春》
- 骨骼肌《人体解剖学》
- 骨鲠《卫生易简方》
- 骨骼、肌肉和胸膜疾病《病理生理学》
- 骨鲠《丹台玉案》
- 骨骼、关节和肌肉《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骨鲠《奇效简便良方》
- 骨骼《口腔科学》
- 骨鲠《外科全生集》
- 骨槁肉陷篇《形色外诊简摩》
- 骨鲠(二)《孙真人海上方》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