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种类繁多、分工极细、并有不同分化阶段和菜单现的一个细胞群体。各种淋巴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如效应性淋巴细胞仅1周左右,而记忆性淋巴细胞可长达数年,甚至终身。各种淋巴细胞的形态相似,不易区分,只有用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才能予以鉴别。
1.淋巴细胞的主要类群依据表面标志、形态结构和菜单现的不同,一般将淋巴细胞分为三类。
(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复杂的一类。T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很少,一侧胞质内常有数个溶酶体(图9-1)。胞质呈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细胞表面有特异性抗原受体。血液中的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0%~75%。T细胞一般可分为三个亚群:①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占T细胞的65%左右,它的重要标志是表面有CD4抗原(CD是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表达的表面抗原分化群,即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简称,1993年国际会议统一命名,现已有CD1~CD78)。TH细胞能识别抗原,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它既能辅助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辅助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是扩大免疫应答的主要成分,它还具有某些细胞免疫功能。艾滋病(AIDS)病毒可破坏TH细胞,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②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cell,TS细胞),占T细胞的10%左右。表面有CD8抗原。TS细胞常在免疫应答的后期增多,它分泌的抑制因子可减弱或抑制免疫应答。③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Tc细胞),占T细胞的20%~30%,表面也有CD8抗原。TC细胞能识别结合在MHC-Ⅰ类抗原上的异抗原,在异抗原的刺激下可增殖形成大量效应性TC细胞,能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成分。
(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简称B细胞,常较T细胞略大,胞质内溶酶体少见,含少量粗面内质网(图9-1)。细胞表面的标志主要是有许多膜抗体(特异性抗原受体)。血液中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分泌抗体,从而清除相应的抗原,此为体液免疫应答。
图9-1 T细胞、B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
小细胞示光镜结构,大细胞示超微结构
(3)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LGL):LGL常较T、B细胞大,直径约11μm,胞质较丰富,含许多散在的深酶体(图9-1)。血液中LGL约占淋巴细胞的10%,在脾内和腹膜渗出液中较多,淋巴结和骨髓内较少,胸腺内无。LGL的来源未明,寿命约数周,细胞表面无特异性抗原受体,膜上的标志主要是GM1(单核巨噬细胞的标志)和CD8(TC细胞的标志),并常有Fc受体。LGL可分为两种:①杀伤细胞(killer细胞,K细胞),在靶细胞与抗体结合后,K细胞可借Fc受体与抗体的Fc端结合进而杀伤靶细胞。②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它不需抗体的存在,也不需抗原的刺激即能杀伤某些肿瘤细胞。由于K细胞和NK细胞的形态、分布与表面标志均近似,故它们可能是同一种细胞的不同功能表现。
2.T细胞和B细胞的早期分化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内进行早期分化,胎儿期即已开始,出生后继续进行。其特点是形成具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总共约有105~106种。但每个淋巴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抗原受体,这是淋巴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的物质基础。早期分化形成大量静息期的处女型T细胞和B细胞,并不断播散到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中。
3.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过程中需经过三个阶段,即感应了阶段、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图9-2)。
图9-2 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示意图
(1)感应阶段:即识别抗原的过程,常需数种细胞的协作才能完成。抗原要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处理,如巨细胞内吞抗原(细菌等)形成内吞泡,后者与溶酶体融合使抗原初步分解但仍保留其抗原性,继而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并表达于细胞表面,供淋巴细胞识别(图9-3)。同时,巨噬细胞分泌IL-1激活TH细胞,TH细胞分泌IL-2、IL-4、等再激活B细胞,TH细胞和B细胞即发生转化(transformation)。TC细胞识别抗原的机制与上述有所不同,它只能识别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并在TH细胞分泌的IL-2的刺激下发生转化。淋巴细胞转化是指由静息期的小淋巴细胞转变成代谢活跃并能进行增殖的大淋巴细胞的过程,此时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变细,核仁明显,胞质增多,胞质内游离核糖体增多而嗜碱性增强,细胞增大至15~20μm,形似幼稚的母细胞,故又称母细胞化(blastoformation)或返幼(rejuvenation)(图9-4)。
图9-3 抗原呈递细胞处理抗原过程示意图
图9-4 淋巴细胞的转化
(2)增殖分化阶段:TH细胞在此阶段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分泌IL-2可刺激自身(TH)和TC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它分泌的IL-4等和干扰素则可刺激B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增殖中,其抗原受体的特异性不变,故称为单株增殖,结果产生两类细胞:①效应细胞(effector cell),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终末细胞(end cell),大量效应细胞可增强机体快速清除抗原的能力;②记忆细胞(memory cell),是经过一段分化后再次转入静息期的小淋巴细胞,寿命长,当再次遇到该抗原时能迅速转化增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使机长期保持对该抗原的免疫力。预防接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大量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效应细胞经血流迁移至病灶附近清除抗原(病原体),在疾病转愈期效应细胞增多。B细胞的效应细胞是浆细胞,寿命约1周,能大量分泌抗体,抗体经血流循环全身,其半衰期为10~20天。抗体能中和抗原的毒性,促使靶细胞溶解,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还易被吞噬细胞吞噬,Th效应细胞是分泌淋巴因子的主要细胞。如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等聚集巨噬细胞和激活其吞噬和杀菌能力,淋巴毒素能杀伤靶细胞,γ-干扰素可抑制病毒复制及激活NK细胞杀靶细胞等。Tc效应细胞进入病灶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后,释放穿孔蛋白(perferin),它能嵌入靶细胞膜,在膜上形成中央有孔的聚合体,使细胞外液进入靶细胞而使其膨胀破裂,而Tc效应细胞不受损伤,还能再次杀伤靶细胞,但寿命仅数天。

- 淋巴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
- 淋巴细胞《生理学》
-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淋巴细胞《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淋巴细胞的保存和活力测定《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淋巴系《人体解剖学》
-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淋巴水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淋巴器官《组织学与胚胎学》
- 淋巴细胞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 淋巴瘤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淋巴细胞减少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淋巴瘤《血液病学》
-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淋巴瘤《老年百病防治》
-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淋巴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淋巴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实用意义《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淋巴结针吸细胞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 淋巴细胞再循环《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淋巴结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淋巴腺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理学》
- 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生理学》
- 淋巴结《组织学与胚胎学》
- 淋巴液的生成《生理学》
- 淋巴结《人体解剖学》
-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生理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