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三)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血细胞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过程,各种血细胞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骨髓涂片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而巨核细胞的发生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粒细胞的核由圆形逐渐变成杆状乃至分叶,巨核细胞的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核内染色质由细疏逐渐变粗密,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核的着色由浅变深。③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1.红细胞发生 红细胞发生历经原红细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红细胞(或称嗜碱性成红细胞,basophilic erthroblast)、中幼红细胞(或称多染性成红细胞,polychromatophilicerythroblast)、晚幼红细胞(或称正成红细胞,normoblast),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从原红细胞的发育至晚幼红细胞大约需3~4天。巨噬细胞可吞噬晚幼红细胞脱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谢产物,并为红细胞的发育提供铁质等营养物。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1(图5-11)

表5-1 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育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核质比
胞 质
嗜碱性 着色血红蛋白 分裂能力
原始阶段 原红细胞
幼早幼红细胞
稚 中幼红细胞
阶 晚幼红细胞


熟 网织红细胞
阶 红细胞
14~22 圆
11~19 圆
10~14 圆
9~12 圆
7~9 圆盘状
7 圆盘状
圆 细粒状 2~3 > 3/4
圆粗粒状 偶见 >1/2
圆 粗块状 消失 约1/2
圆 致密块 消失 更小

强 墨水无 有
很强墨水蓝 开始出现有
减弱 嗜多染性 增多弱
红蓝间染
弱 红大量无
微 红大量无
无 红大量无

2.粒细胞发生 粒细胞发生历经原粒细胞(myeloblast)、早幼粒细胞(又称前髓细胞,promyelocyte)、中幼粒细胞(又称髓细胞,myelocyte)、晚幼粒细胞(又称后髓细胞,metamyelocyte)进而分化为成熟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从原粒细胞增殖分化为晚幼粒细胞大约需4~6天。骨髓内的杆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贮存量很大,在骨髓停留4~5天后释放入血。若骨髓加速释放,外周血中的粒细胞可骤然增多。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2(图-11)。

3.单核细胞发生 单核细胞的发生经过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和幼单核细胞(promonocyte)变为单核细胞(图5-13)。幼单核细胞增殖力很强,约38%的幼单核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单核细胞在骨髓中的贮存量不及粒细胞多,当机体出现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跃时,幼单核细胞加速分裂增殖,以提供足量的单核细胞。

4.血小板发生 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经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发育为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的胞质块脱落成为血小板(图5-11)。原巨核细胞分化为幼巨核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常呈肾形,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幼巨核细胞的核经数次分裂,但胞体不分裂,形成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μm,甚至更大,细胞核分叶状。胞质内有许多血小板颗粒,还有许多由滑面内质网形成的网状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内含颗粒。并可见到巨核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沿着血窦壁伸入窦腔内,其胞质未端膨大脱落即成血小板(图5-12)。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人巨核细胞电镜像

图5-12人巨核细胞电镜像(上图) ×45000

1.细胞核 2.血小板颗粒 3.滑面内质网

(白求恩医科大学尹昕、失秀雄教授供图)

下图示巨噬细胞胞质小块脱落至血窦内

表5-2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胞 核
形状染色质 核仁 核质
比例
胞 质
嗜碱性着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颗粒 颗粒 能力
幼 早幼粒细胞
稚 中幼粒细胞
阶 晚幼粒细胞


熟 杆状核粒细胞
阶 分叶核粒细胞
11-18 圆
13-20圆
11-16 圆
10-15 圆
10-15 圆
10-15 圆
圆 细网状 2-6 >3/4
卵圆 粗网状 偶见 >1/2
半圆 网块状 消失 约1/2
肾形 网块状 消失 <1/2
带状 粗块状 消失 <1/3
分叶 粗块状 消失 更小
强天蓝 无 无 有
减弱 淡蓝 大量 少量 有
弱浅蓝 少 增多 有
极弱 浅红 少 明显 无
消失 淡红 少 大量 无
消失 淡红 少 大量 无

5.淋巴细胞发生淋巴细胞的发生较复杂。淋巴细胞有多种亚群,它们既有发生育过程,又可因抗原刺激出现小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和单株增殖过程,而且还缺乏常规光镜下可见的分化标志,故很难从形态上严格划分淋巴细胞的发生和分化阶段。以往的光镜形态观察,将淋巴细胞的发生传统地分为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三个阶段,与近年免疫学研究结果尚无明确的关联(详见免疫系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组织学与胚胎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1.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组织学与胚胎学》
  2. 血细胞的破坏《生理学》
  3.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临床基础检验学》
  4. 血细胞大量破坏《病理生理学》
  5.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进展《临床基础检验学》
  6. 血吸虫病《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7. 血细胞及其功能《生理学》
  8. 血吸虫病《传染病》
  9. 血陷《中医词典》
  10. 血吸虫病《病理学》
  11. 血象特点《儿科学》
  12. 血吸虫《人体寄生虫学》
  13. 血小板《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14. 血为邪盛凝而不行之病《审视瑶函》
  15. 血小板《组织学与胚胎学》
  16. 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原机启微》
  17. 血小板的破坏《生理学》
  18. 血为气母《中医词典》
  19.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生理学》
  20. 血亡目病《中医词典》
  21. 血小板功能异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血菀(yù郁)《中医词典》
  23. 血小板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24. 血脱气脱神脱三症论《妇科秘书》
  25. 血小板计数《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6. 血脱气脱神脱三证论《胎产心法》
  27. 血小板减少《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8. 血脱气脱(气随血脱)《中医名词词典》
  2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老年百病防治》
  30. 血脱气脱《中医词典》
  3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组织学与胚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