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唾液腺的一般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唾液腺为复管泡状腺,被膜较薄,腺实质分为许多小叶,由分支的导管及末端的腺泡组成。

1.腺泡 腺泡(alveoli)呈泡状或管泡状,由单层立方或锥形腺细胞组成,为腺的分泌部。腺细胞与基膜之间以及部分导管上皮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细胞扁平,有突起,胞质内含有肌动蛋白微丝。肌上皮细胞的收缩有助于腺泡分泌物排出。腺泡分浆液性、粘液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图13-1)。

 唾液腺腺泡与导管结构模式图

图13-1 唾液腺腺泡与导管结构模式图

(1)浆液性腺泡(serous alveolus):由浆液性腺细胞组成。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染色较深。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电镜下可见此处有较多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内有较多嗜伊红的分泌颗粒(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浆液性腺泡分泌物较稀薄,含唾液淀粉酶。

(2)粘液性腺泡(mucous alveolus):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着色较浅,分泌颗粒不能显示。细胞核扁圆形,居细胞底部。电镜下则可见顶部胞质内有粗大的分泌颗粒(粘原颗粒,mucinogen granule)。粘液性腺泡的分泌物较粘稠,主要为粘液(糖蛋白)。

(3)混合性腺泡(mixed alveolus):由浆液性腺细胞和粘液性腺细胞共同组成。常见的形式是,腺泡主要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几个浆液性腺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或附于腺泡的末端,在切片中呈半月形排列,故称半月(demilune)。半月的分泌物可经粘液性细胞间的小管释入腺泡腔内。

2.导管导管是反复分支的上皮性管道,是腺的排泄部,末端与腺泡相连。唾液腺导管可分为以下几段(图13-1)。

(1)闰管(intercalated duct):直接与腺泡相连,管径细,管壁为单层立方或单层扁平上皮。

(2)纹状管(striated duct):或称分泌管(secretory duct),与闰管相连接,管径相,管壁为单层高柱状上皮,核位居细胞顶部,胞质嗜酸性。细胞基部可见垂直纵纹,电镜下为质膜内褶和纵行排列的线粒体,此种结构使细胞基部表面积增大,便于细胞与组织液间进行水和电解质的转运。纹状管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分泌物中的Na,将k排入管腔,并可重吸收或排出水,故可调节唾液中的电解质含量和唾液量。

(3)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纹状管汇合形成小叶间导管,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小叶间导管较粗,管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小叶间导管逐级汇合并增粗,最后形成一条或几条总导管开口于口腔,导管近口腔开口处渐为复层扁平上皮,与口腔上皮相连续。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组织学与胚胎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组织学与胚胎学》书籍目录
  1. 唾液腺的一般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2. 唾液腺《人体解剖学》
  3. 唾液腺外分泌导管上皮自身抗体的检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4. 唾液涕泪信号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5. 唾痈呪病《中医词典》
  6. 唾液涕泪信号《中医疾病预测》
  7. 唾粘如胶并唾血《千金翼方》
  8. 唾液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9. 《中医名词词典》
  10. 唾液分泌的调节《生理学》
  11. 《中医词典》
  12. 唾液分泌《生理学》
  13. 《本草纲目》
  14. 唾液的作用《生理学》
  15. 《千金翼方》
  16.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生理学》
  17. 《本草经集注》
  18. 唾液《组织学与胚胎学》
  19. 《新修本草》
  20. 唾血候《诸病源候论》
  21. 《本草衍义》
  22. 唾血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3. 《饮食须知》
  24. 唾血(呕血 吐血 余见唾)《针灸资生经》
  25. 《证类本草》
  26. 唾血《血证论》
  27. 《本草求真》
  28. 唾血《普济方·针灸》
  29. 《本经逢原》
  30. 唾血《寿世保元》
  31. 《名医别录》

《组织学与胚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