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切片和照片所显示的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平面结构,同一结构由于切面不同而呈现一定形态差异;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平面结构的观察,还应建立对它们立体的整体结构的认识。因此应注意从平面结构的观察,树立整体结构的概念。一种传统的方法是将标本制成连续切片,观察记录每张切片中的结构,然后累积起来进行分析,或制成模型以表达其整体结构。目前则应用微机图像处理技术,在荧光屏上显示细胞和组织的三维重建图像。
2.结构与功能相联系每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是它们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基础,两者密切相关。例如分泌蛋白质的腺细胞富有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巨噬细胞则有较多的溶酶体;构成肌组织的肌细胞,形态细长,含有大量纵行肌丝,是细胞收缩的物质基础;上皮组织则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吸收和保护等功能相关结构。又如消化管是连续的管道,而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粘膜又各有特点,它们与各段的相应功能相关。因此,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既能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又可抓住要点,掌握规律。
3.从静态结构了解动态变化生活的细胞和组织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细胞分化,代谢和功能活动过程,其微细结构也有相应变化,细胞还不断增殖、运动、死亡和更新。即使是非细胞的间质成分包括坚硬的牙和骨的间质,也不断地被吸收和重建。胚胎时期的生长发育变化则更为显著。但在切片中所见的结构都是某一时刻的静态形象,所以要善于从组织的静态时相理解其动态变化。在动物实验中,可在不同实验时期取材观察,分析其动态过程。
4.纵横联系深化认识组织学从基本组织至各器官系统是阐述有机体统一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许多内容前后关联,相互印证。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组织学的基础,贯穿于全书始末;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各种组织组成不同的器官,器官的功能不仅建立在相关细胞特性的基础上,也与细胞间质及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密切有关。又如细胞间连接结构不仅存在于上皮组织内,而且也分布在其它组织的细胞之间,并参与组织和器官的重要功能活动;淋巴细胞、内分泌细胞、神经细胞等更是在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网络中起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前已述及,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进展迅速,使各学科的内容相互渗透和交叉,联系日益密切。组织学中研究方法的应用和许多基本理论的验证,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他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成就,尤其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如细胞间连接、通讯及相互关系与调节,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及其收缩机制的分子水平原理,血细胞发生中的造血干细胞学说的实验依据,淋巴细胞和抗原呈现递细胞的起源、分化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抗体和受体的关系,许多新的内分泌细胞的发现和内分泌系统的展开,各种激素和调节因子的产生、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心血管、肺、肝、肾等器官一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新发现,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与递质和受体的关系,生殖细胞的起源、分化和成熟等。随着组织学的进展,本书的修订在阐述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必然要有更新、充实和适当的扩展,有的内容以小字形式叙述,作为学习参考。因此在学习中应注意在掌握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要善于自学钻研,扩充知识,纵横联系,深化认识,奠定坚实宽厚的基础,方能适应新世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病理生理学》
- 组织性缺氧《病理生理学》
- 组织液的生成《生理学》
- 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生理学》
- 组织液的生成《生理学》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药理学》
- 组织移植《外科学总论》
- 组织细胞增生症X《病理学》
- 祖传明目神方《明目至宝》
- 组织细胞增多症X《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祖方《张氏医通》
- 组织细胞增多症《呼吸病学》
- 祖国医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医学心理学》
- 组织细胞学方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祖气论《吴医汇讲》
- 组织细胞的适应《病理生理学》
- 祖氏鸿范《烂喉丹痧治宜论》《专治麻痧初编》
- 组织损伤机制《医学免疫学》
- 纂间《经络全书》
- 组织损伤机制《医学免疫学》
- 纂神应经用针咒法《重楼玉钥》
- 组织损伤机制《医学免疫学》
- 纂咽喉不治症《重楼玉钥》
- 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病理学》
- 钻齿疳《中医词典》
- 组织切片酶标记抗体染色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钻齿疳门主论《疡医大全》
- 组织切片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钻地风《滇南本草》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