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脑的发生
脑起源于神经管的头段,其形态发生和组织分化过程尽管与脊髓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比脊髓更为复杂。
1.脑泡的形成和演变 胚胎第4周末,神经管头段形成三个膨大,即脑泡(brain vesicle),由前向后分别为前脑泡、中脑泡和菱脑泡。至第5周时,前脑泡的头端向两侧膨大,形成左右两个端脑(telencephalon),以后演变为大脑两半球,而前脑泡的尾端则形成间脑。中脑泡变化不大,演变为中脑,萎脑泡演变为头侧的后脑(metencephalon)和尾侧的末脑(myelencephalon),后脑演变为脑桥和小脑,末脑演变为延髓(图25-6)。
随着脑泡的形成和演变,神经管的管腔也演变为各部位的脑室。前脑泡的腔演变为左右两个侧脑室和间脑中的第三脑室;中脑泡的腔很小,形成狭窄的中脑导水管;菱脑泡的腔演变为宽大的第四脑室(图25-6)。
图25-6 脑泡的发生及演变(侧面观及冠状切面观)
在脑泡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同时出现了几个不同方向的弯曲。首先出现的是凸向背侧的颈曲(cervical flexure)和头曲(cephalic flexure)。前者位于脑与脊髓之间,后者位于中脑部,故又称中脑曲。之后,在脑桥和端脑处又出现了两个凸向腹侧的弯曲,分别称脑桥曲和端脑曲(图25-6)。
脑壁的演化与脊髓相似,其侧壁上的神经上皮细胞增生并向侧迁移,分化为成神经细胞和成胶质细胞,形成套层。由于套层的增厚,使侧壁分成了翼板和基板。端脑和间脑的侧壁大部分形成翼板,基板甚小。端脑套层中的大部分都迁至外表面,形成大脑皮质;少部分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神经核。中脑、后脑和末脑中的套层细胞多聚集成细胞团或细胞柱,形成各种神经核。翼板中的神经核多为感觉中继核,基板中的神经核多为运动核(图25-7)。
图25-7 脑的各部分化
(1)(2)间脑和端脑的分化 (3)(4)中脑的分化(5)(6)末脑的分化
2.大脑皮质的组织发生 大脑皮质由端脑套层的成神经细胞迁移和分化而成。大脑皮质的种系发生分三个阶段,最早出现的是原皮质,继之出现旧皮质,最晚出现的是新皮质。人类大脑皮质的发生过程重演了皮质的种系发生。海马和齿状回是最早出现的皮质结构,相当于种系发生中的原皮质(archicortex),与嗅觉传导有关。胚胎第7周时,在纹状体的外侧,大量成神经细胞聚集并分化,形成梨状皮质(pyriform cortex),相当于种系发生中的旧皮质(paleocortex),也与嗅觉传导有关。旧皮质出现不久,神经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分批分期地迁至表层并分化为神经细胞,形成了新皮质(neocortex),这是大脑皮质中出现最晚、面积最大的部分。由于成神经细胞分批分期地产生和迁移,因而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呈层状排列。越早产生和迁移的细胞,其位置越深,越晚产生和迁移的细胞,其位置越表浅,即越靠近皮质表层。胎儿出生时,新皮质已形成6层结构。古皮质和旧皮质的分层无一定规律性,有的分层不明显,有的分为三层。
3.小脑皮质的组织发生 小脑起源于后脑翼板背侧部的菱唇(rhombic lip)。左右两菱唇在中线融合,形成小脑板(cerebellar plate),这就是小脑的始基。胚胎第12周时,小脑板的两外侧部膨大,形成小脑半球;板的中部变细,形成小脑蚓。之后,由一条横裂从小脑蚓分出了小结,从小脑半球分出了绒球(图25-8)。由绒球和小结组成的绒球小结叶是小脑种系发生中最早出现的部分,故称原小脑(archicerebellum),仍然保持着与前庭系统的联系。
起初,小脑板由神经上皮、套层和边缘层组成。之后,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并通过套层迁至小脑板的外表面,形成了外颗粒层(external granular layer)。这层细胞仍然保持分裂增殖的能力,在小脑表面形成一个细胞增殖区,使小脑表面迅速扩大并产生皱褶,形成小脑叶片。至第6个月,外颗粒层细胞开始分化出不同的细胞类型,部分细胞向内迁移,分化为颗粒细胞,位居蒲肯野细胞层深面,构成内颗粒层。套层的外层成神经细胞分化为蒲肯野细胞和高尔基细胞。构成蒲肯野细胞层;内层的成神经细胞则聚集成团,分化为小脑白质中的核团,如齿状核。外颗粒层因大量细胞迁出而变得较少,这些细胞分化为篮状细胞和星形细胞,形成了小脑皮质的分子层,原来的内颗粒层则改称颗粒层(图25-8)。
图25-8 小脑的发生
A 第8周胚胎的中脑和菱脑背面观第4脑室顶已切除
B 第4个月的中脑和菱脑侧面观和背面观
C 图A的矢状切面 D图B的矢状切面
E 胚胎期小脑皮质 F出生后小脑皮质

- 脑的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医学心理学》
- 脑出血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生理学》
- 脑出血《神经病学》
- 脑电图的波形《生理学》
- 脑出血《病理学》
- 脑电图和脑诱发电位《生理学》
- 脑出血《老年百病防治》
- 脑电图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脑充血头疼(一)《医学衷中参西录》
- 脑顶风《中医词典》
- 脑充血头疼(三)《医学衷中参西录》
- 脑顶风《中医词典》
- 脑充血头疼(二)《医学衷中参西录》
- 脑动脉硬化《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脑充血兼腿痿弱《医学衷中参西录》
- 脑动脉硬化《自我调养巧治病》
- 脑充血兼痰厥《医学衷中参西录》
- 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脑充血兼偏枯《医学衷中参西录》
- 脑动脉硬化症《老年百病防治》
- 脑池显像《物理诊断学》
- 脑发《中医词典》
- 脑超声波检查《神经病学》
- 脑发《中医词典》
- 脑-肠肽的概念《生理学》
- 脑发《外科启玄》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