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皮的分层和角化
手掌和足跖的厚表皮的结构较典型,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五层。
1.基底层 基底层(stratum basale)附着于基膜上,为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图10-1,10-2),称基底细胞(basal cell),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染色较浅,胞质内含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故在HE染色的标本上呈强嗜碱性,有分散和成束的角蛋白丝(keratin filament),也称张力丝(tonofilament)。细胞的相邻面有桥粒相连,细胞基底面以半桥粒与基膜相连(图10-3)。基底细胞是未分化的幼稚细胞,有活跃的分裂能力。新生的细胞向浅层移动,分化成表皮其余几层的细胞。
图10-2 足底皮肤(高倍)
2.棘层 棘层(stratum spinosum)在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10层细胞组成。细胞较大,呈多边形。胞核较大,圆形(图10-2)。细胞向四周伸出许多细短的突起,故名棘细胞;相邻细胞的突起由桥粒相连(图10-3)。胞质丰富,也含许多游离核糖体,因而也显嗜碱性。胞质内含许多角蛋白丝,常成束分布,并附着到桥粒上(图10-3)。光镜下能见成束的角蛋白丝,称张力原纤维(tonofibril)。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多个卵圆形的颗粒,称板层颗粒(lamellated granule)(图10-3),直径为0.1~0.5μm,有界膜包被,内有明暗相间的平行板层。这种颗粒由高尔基复合体生成,其内容物主要为糖脂和固醇。
图10-3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约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位于棘层上方,胞核和细胞器已退化。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含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alin granule),在HE染色的切片上显强嗜碱性,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图10-2,10-3)。电镜下,颗粒没有界膜包被,呈致密均质状(图10-3)。颗粒的来源不明,主要成分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在颗粒层细胞内,角蛋白丝与透明角持颗粒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电镜下可见角蛋白丝伸入颗粒中。颗粒层细胞含板层颗粒多,并常位于胞质周边,与细胞膜贴连,将所含的糖脂等物质释放到细胞间隙内,在细胞外面形成多层膜状结构,构成阻止物质透过表皮的主要屏障。
4.透明层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位于颗粒层上方,只在无毛的厚表皮中明显易见。此层由几层更扁的梭形细胞组成,在HE染色的切片上,细胞呈透明均质状,细胞界限不清,被伊红染成红色,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图10-2)。细胞的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细胞相似。
5.角质层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为表皮的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化细胞(horny cell)组成。这些细胞干硬,是已完全角化的死细胞,已无胞核和细胞器。在HE染色切片上,细胞呈均质状,轮廓不清,也易被伊红着色(图10-2)。在电镜下,可见胞质中充满密集平行的角蛋白丝,浸埋在均质状的物质中,其中主要为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内面附有一层厚约12nm 的不溶性蛋白质,故细胞膜明显增厚而坚固(图10-3)。细胞表面折皱不平,相邻细胞互相嵌合,细胞间隙中充满板层颗粒释放的脂类物质。靠近表面的细胞间的桥粒解体,细胞彼此连接不牢,逐渐脱落,即为日常所称的皮屑。
身体大部分的表皮相当薄,与厚表皮的分层有差别(图10-4)。基底层与厚表皮的相同,棘层的细胞层数少,颗粒层只有2~3层细胞,没有透明层,角质层也薄,只有几层细胞。
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程,同时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表皮角蛋白形成细胞不断脱落和更新,其更新周期约为3~4周。表皮角蛋白形成细胞定期脱落和增殖,使表皮各层得以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厚度。
表皮是皮肤的重要保护层。角质层细胞干硬,胞质内充满角蛋白,细胞膜增厚,因而角质层的保护作用尤其明显。棘层到角质层的细胞间隙内脂类,构成阻止物质出入的屏障。因此表皮对多种物理和化学性刺激有很强的耐受力,能阻挡异物和病原侵入,并能防止组织液丧失。
图10-4 人腹部皮肤光镜像 HE×400

- 表皮的分层和角化《组织学与胚胎学》
- 表皮癌前病变《百病自测》
- 表气不固《中医词典》
- 表皮《组织学与胚胎学》
- 表气不固(卫气不固)《中医名词词典》
- 表皮《皮肤性病学》
- 表浅皮肤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表面解剖《人体解剖学》
- 表热《中医名词词典》
- 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卫功能《生理学》
- 表热《中医词典》
- 表论《儿科醒》
- 表热《医宗金鉴》
- 表里证《伤寒直格》
- 表热《证治准绳·幼科》
- 表里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表热《幼科心法要诀》
- 表里虚实生死之辨九条《伤寒贯珠集》
- 表热不得卧《中医词典》
- 表里虚实论《张氏医通》
- 表热不得卧《症因脉治》
- 表里虚实寒热辨《笔花医镜》
- 表热得寒证《中医词典》
- 表里虚实歌《伤寒百证歌》
- 表热里寒《中医名词词典》
- 表里虚实《医效秘传》
- 表热里寒表寒里热《伤寒括要》
- 表里虚实《医述》
- 表热里寒证《医学摘粹》
- 表里同异《四圣悬枢》
-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医宗金鉴》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