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微循环的血管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人体各部和器官中微循环血管的组成各有特点,但一般都由下述几部分组成(图8-12)。
1.微动脉 由于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微动脉起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作用。
2.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 微动脉的分支称毛细血管前微动脉(precapillary arteriole)。后者继而分支为中间微动脉(metaarteriole),其管壁平滑肌稀疏分散,已不是完整的一层。
3.真毛细血管中间微动脉分支形成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称真毛细血管(true capillary),即通称的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行程迂回曲折,血流甚慢,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在真毛细血管的起点,有少许环形平滑肌组成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是调节微循环的的分闸门。
4.直捷通路 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是中间微动脉的延伸部分,结构与毛细血管相同,只是管径略粗。在组织处于静息状态时,微循环的血流大部由微动脉经中间微动脉和直捷通路快速入微静脉,只有小部分血液流经真毛细血管。当组织处于功能活跃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放,大部分血液流经真毛细血管网,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图8-12 微循环血管模式图
5.动静脉吻合 由微动脉发出的侧支直接与微静脉相通的血管。称动静脉吻合(arteriovenous anastomosis)。此段血管的管壁较厚,有发达的纵行平滑肌层和丰富的血管运动神经末梢,动静脉吻合收缩时,血液由微动脉流入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松弛时,微动脉血液经此直接流入微静脉。动静脉吻合主要分布在指、趾、唇和鼻等处的皮肤内及某些器官内,它也是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的重要结构。
6.微静脉 已如上述

- 微循环的血管《组织学与胚胎学》
- 微循环变化《病理生理学》
- 微循环的组成《生理学》
- 微循环《生理学》
- 微循环凝血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理生理学》
- 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
- 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病理生理学》
- 微辛轻解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微循环研究中动物和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动物科学》
- 微邪《中医名词词典》
- 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病理生理学》
- 微小膜壳绦虫《人体寄生虫学》
- 微与细对《三指禅》
- 微小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和适应性反应《核、化学武器损伤》
- 微者逆之《中医名词词典》
- 微生物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 微者逆之《中医词典》
-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
- 微针《中医词典》
-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 微诊《中医词典》
-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 微注候《诸病源候论》
-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 煨《中医名词词典》
-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 煨《中医词典》
-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 煨肝散《博济方》
- 微生物学诊断《医学微生物学》
- 煨龟肉《保健药膳》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