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睾
附睾分头、体和尾三部分,头部主要由输出小管组成,体部和尾部由附睾管组成。
1.输出小管 输出小管(efferent duct)是与睾丸网连接的8~12根弯曲小管,构成附睾头的大部,其远端与附睾管相连。输出小管上皮由高柱状细胞及低柱状细胞相间排列构成,故管腔不规则(图16-13)。
图16-12 睾丸功能内分泌调节示意图
2.附睾管 附睾管(epididymal duct)为一条长4~6m并极度蟠曲的管道,近端与输出小管相连,远端与输精管相连。附睾管的上皮由高柱状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管腔规则,腔内精子和分泌物(图16-13)。
图16-13 输出小管和附睾管
从附睾的头部、体部至尾部,管道上皮细胞的种类亦有不同。电镜观察下,可见附睾头部上皮中的高柱状细胞胞质深染,核长,位于细胞近腔面,游离面有纤毛伸入管腔。低柱状细胞核靠近基部,核仁明显,胞质中含大量溶酶体及大小不等的吞饮小泡,多位于核的近腔面,细胞游离面常凸向管腔,并有少量微绒毛(图16-14)。高柱状细胞有分泌功能,低柱状细胞有消化和吸收腔内物质的作用。体部及尾部的高柱状细胞表面有成簇排列的粗而长的的微绒毛(又称静纤毛stereocilium),胞质中富含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数个高尔基复合体位于核上方,还可见较多有膜包裹的致密颗粒及泡样结构,细胞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图16-14 人附睾输出小管电镜像 ×1150
P纤毛柱状细胞,C无纤毛柱状细胞,Ci纤毛
附睾管的上皮基膜外侧有薄层平滑肌围绕,并从管道的头端至尾端逐渐增厚,肌层的收缩有助于管腔内的精子向输精管方向缓慢移动。管壁外为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生精小管产生的精子经直精小管、睾丸网进入附睾。精子在附睾内停留8~17天,并经历一系列成熟变化,才能获得运动能力,达到功能上的成熟。这不仅依赖于雄激素的存在,而且与附睾上皮细胞分泌的肉毒碱、甘油磷酸胆碱和唾液酸等密切相关。附睾的功能异常也会影响精子的成熟,导致不育。

- 附睾《组织学与胚胎学》
- 附分《针灸学》
- 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人体解剖学》
- 附分《中医词典》
- 附睾结核《病理学》
- 附分《针灸大成》
- 附睾炎《百病自测》
- 附方并注《女科撮要》
- 附件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附方并注《女科撮要》
- 附件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附方并注《口齿类要》
- 附刊丹方补遗序《经验丹方汇编》
- 附方《外科医镜》
- 附刊书札《三家医案合刻》
- 附方《小儿药证直诀》
- 附考《本草经解》
- 附方《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附列诸方《笔花医镜》
- 附方《外科精义》
- 附录《伤寒恒论》
- 附方《原机启微》
- 附录《金匮悬解》
- 附方《六因条辨》
- 附录《食鉴本草》
- 附方《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附录《白喉全生集》
- 附方《医贯》
- 附录《古今医统大全》
- 附方《温病正宗》
- 附录《临证指南医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