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肺的血管 肺有两组血循环管道,即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
(1)肺循环:肺循环是肺的功能性血循环。肺动脉为弹性动脉,它从肺门入肺后不断分支,与支气管的各级分支伴行,直至肺泡隔内形成密集的毛血管网(图14-17)。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后,毛细血管汇集成小静脉,行于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而不与肺动脉的分支伴行。小静脉汇集成较大的静脉后,才与支气管分支及肺动脉分伴行,最后在肺门入汇合成两条肺静脉出肺。
图14-17兔肺血管灌注示肺动脉分支及肺泡隔毛细血管网 ×400
↓肺动脉分支
(2)支气管循环:支气管循环是肺的营养性血循环。支气管动脉起自胸主动或肋间动脉,有数条,管径较细,为肌性动脉。支气管动脉沿途在肺导气部和呼吸细支气管管壁内,以及肺动脉、肺静脉管壁内和肺结缔组织内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其内皮为有孔型,给肺组织提供营养.支气管也有终末支参与形成肺泡壁内的毛细血管网。上述毛细血管部分汇入肺静脉,部分汇集形成支气管静脉,与支气管伴行,由肺门出肺。支气管动脉还分支供应肺胸膜和肺淋巴结。
2.肺的淋巴管肺的淋巴管有浅丛和深丛两组。浅丛分布在肺胸膜内,淋巴丛汇合形成几支较大的淋巴管,将淋巴输入肺门淋结。深丛分布在肺支气管树的管壁内和肺泡隔内以及肺血管的周围,最后也汇合成几支淋巴管,将淋巴输入肺门淋巴结。
3.肺的神经肺的传出神经纤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和传入神经纤维在肺门形成丛(肺丛),神经纤维随支气管分支和血管分支入肺。传出神经末梢分布在支气管树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和腺体,交感神经纤维为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减少;副交感神经纤维为胆碱能神经,兴奋时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平滑肌松弛,腺体分泌增强。传入神经纤维末梢分布于支气管树管壁粘膜内及肺泡上皮,纤维出肺后行于迷走神经内,将肺内的刺激传入脑呼吸中枢。

- 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
- 肺的形态和分叶《人体解剖学》
- 肺的血管、淋巴和神经《人体解剖学》
- 肺的体表投影《人体解剖学》
- 肺底《中医词典》
- 肺的代谢功能《组织学与胚胎学》
- 肺疔《中医词典》
- 肺导气部《组织学与胚胎学》
- 肺动脉瓣狭窄《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肺疸《中医词典》
- 肺动脉高压《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肺大泡《胸外科学》
- 肺动脉口狭窄《心脏病学》
- 肺大肠部《脉经》
- 肺动脉狭窄《放射诊断学》
- 肺挫伤《胸外科学》
- 肺恶寒《中医名词词典》
- 肺喘咳《中医词典》
- 肺恶寒《中医词典》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病理学》
- 肺风《中医词典》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肺风《丹溪手镜》
- 肺虫病《中医词典》
- 肺风疮《中医词典》
- 肺朝百脉《中医词典》
- 肺风疮《奇效简便良方》
- 肺朝百脉《中医名词词典》
- 肺风疮《回生集》
- 肺常不足《中医词典》
- 肺风疮鼻疮《外科启玄》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