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发生和早期分化
人胚第3周初,在脊索的诱导下,出现了由神经外胚层构成的神经板。随着脊索的延长,神经板也逐渐长大并形成神经沟。在相当于枕部体节的平面上,神经沟首先愈合成管,愈合过程向头、尾两端进展,最后在头尾两端各有一开口,分别称前神经孔(anterior neuropore)和后神经孔(posterior neuropore)。胚胎第25天左右,前神经孔闭合,第27天左右,后神经孔闭合,完整的神经管形成(图25-1)。神经管的前段膨大,衍化为脑;后段较细,衍化为脑;后段较细,衍化为脊髓。
图25-1 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发生
在由神经沟愈合为神经管的过程中,神经沟边缘与表面外胚层相延续的一部分神经外胚层细胞游离出来,形成左右两条与神经管平行的细胞索,位于表面外胚层的下方,神经管的背外侧,称神经嵴(neural crest)(图25-1)。神经嵴分化为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和神经胶质细胞、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黑色素细胞、滤泡旁细胞、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等。另外,神经嵴头段的部分细胞还可变为间充质细胞,并由此分化为头颈部的部分骨、软骨、肌肉及结缔组织。因此,这部分神经嵴组织又称为中外胚层(mesoectoderm)。
神经板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称神经上皮(neuroepithelium)。当神经管形成后,管壁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上皮的基膜较厚,称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神经上皮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部分细胞迁至神经上皮的外周,成为成神经细胞(neuroblast)。之后,神经上皮细胞又分化出成神经胶质细胞(glioblast),也迁至神经上皮的外周。于是,在神经上皮的外周由成神经细胞和成胶质细胞构成一层新细胞层,称套层(mantle layer)。原来的神经上皮停止分化,变成一层立方形矮柱状细胞,称室管膜层(ependymal layer)。套层的成神经细胞起初为圆球形,很快长出突起,突起逐渐增长并伸至套层外周,形成一层新的结构,称边缘层(marginal layer)(图25-2)。随着成神经细胞的分化,套层中的成胶质细胞也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有部分细胞进入边缘层。
成神经细胞属分裂后细胞,一般不再分裂增殖,起初为圆形,称无极成神经细胞(apolar neuroblast),以后发生两个突起,成为双极成神经细胞(bipolar neuroblast)。双极成神经细胞朝向神经管腔一侧的突起退化消失,成为单极成神经细胞(unipolar neuroblast);伸向边缘层的一个突起迅速增长,形成原始轴突。单极成神经细胞内侧端又形成若干短突起,成为原始树突,于是成为多极成神经细胞(multipolar neuroblast)(图25-2,25-3)。
图25-2 神经管上皮的早期分化
在神经元的发生过程中,最初生成的神经细胞的数目远比以后存留的数目多,那些未能与靶细胞或靶组织建立连接的神经元都在一定时间死亡。这说明神经元的存活与其靶细胞或靶组织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细胞的存活及其突起的发生主要受靶细胞和靶组织产生的神经营养因子的调控,如神经生长因子(N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等。大量神经元的生理性死亡,与这些细胞不能获得靶细胞或靶组织释放的这类神经营养因子密切相关。
胶质细胞的发生晚于神经细胞。成胶质细胞首先分化为各类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即成星形胶质细胞(astroblast)和成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blast)。然后,成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为原浆性和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成少突胶质细胞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最近有人在体外培养的研究中发现,两种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由两种不同的前体细胞分化而来,少突胶质细胞与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来自同一种前体细胞。也有人提出,少突胶质细胞并非来自神经上皮细胞,而是来自神经管周围的间充质。对于小胶质细胞的起源问题,至今尚有争议,有人认为这种胶质细胞来源于神经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更多人认为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图25-3)。神经胶质细胞始终保持分裂增殖能力。
图25-3 神经上皮细胞的分化

- 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发生和早期分化《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官能症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生理学》
- 神经肌肉病变《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神经根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神经肌肉传递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神经放射线检查《神经病学》
- 神经肌肉性疾病的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
- 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生理学》
- 神经疾病的护理《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神经电生理检查《康复医学》
- 神经检查及辅助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神经递质共存的研究《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神经胶质《人体解剖学》
- 神经递质的生物化学基础《临床生物化学》
- 神经胶质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递质的检查《临床生物化学》
- 神经节、脊髓、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的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的代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丛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神经精神药理学受体结合实验的临床意义《医院药学》
- 神经垂体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组织学与胚胎学》
- 神经科疾病理疗《理疗学》
- 神经垂体《生理学》
- 神经科临床的各种辅助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神经病综合征(一)《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神经梅毒《神经病学》
- 神经病学《中国医学通史》
- 神经梅毒与艾滋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 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 (二)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
-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 (四)免疫细胞化学术
- (五)同位素示踪术
- (六)原位杂交术
- (七)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术
- (八)电子显微镜术
- (九)组织培养术
- (十)细胞融合术
-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几个要点
- 第二章 上皮组织
- 一、被覆上皮
- 二、腺上皮和腺
-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第四章 软骨和骨
- 第五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 第六章 肌组织
- 第七章 神经组织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 第九章 免疫系统
- 第十章 皮肤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 第十二章 消化管
-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二、口腔
- 六、小肠
- 七、大肠
- 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十、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第十三章 消化腺
-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
-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 第十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
- 第十八章 眼和耳
- 胚胎学
- 第十九章 胚胎学绪论
- 第二十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 第二十一章 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 第二十二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 二、呼吸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 二、心脏的发生
- 三、弓动脉的演变
- 四、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
-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 第二十六章 眼和耳的发生
-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一、先天畸形的发生概况和分类
- 二、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
- 三、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宫内诊断和宫内治疗
- 主要阅读书目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