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五、肝外胆道

《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肝外胆道由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和胆囊管、胆总管组成(图8-40)

肝外胆道

图8-40 肝外胆道

1.胆囊和胆囊管

胆囊gallbladder为长茄子状的囊状器官,长约8-12厘米,宽3-5厘米,容量约为40余毫升,位于肝脏脏面胆囊窝内,上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肝相连,其余各面均有腹膜包被。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并可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可分为底、体和颈等三部。底朝前,稍突出于肝前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底部平滑肌层薄,弹性较小,是胆囊穿孔的好发部位。由于胆囊与肝脏一起呼吸而上下移动,故有时穿孔虽小,也不易粘连愈合。体部含量大量弹力纤维,有较大伸缩性。颈部弯曲且细,其上部膨出,叫哈特曼(Hartman)氏囊。胆囊下面邻接横结肠和十二指肠,因而胆囊炎时胆囊颈常与十二指肠上部粘连,左邻胃幽门部,前与腹前壁相贴。

胆囊管cysticduct 长约3-5厘米,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为胆囊颈向左下方的延续。在近胆囊颈的一端,粘膜内有螺旋形皱襞,叫做Heister氏瓣,而靠胆总管的一端粘膜平滑。Heister瓣使胆囊管不致过度膨大或缩小,有利于胆汁的的排出。但当胆道炎症时此瓣发生水肿或有结石嵌顿时,则可导致胆囊积液。胆囊管通常与肝总管以锐角相交,合成胆总管。

胆囊动脉常在胆囊三角起自肝右动脉。胆囊静脉多汇入门静脉主干或右支。

2.肝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左、右半肝的胆汁导管各汇成一条肝管,左肝管left hepatic duct位置较,横行于肝门横沟中,细而较长(长2.5—4.0厘米),以近于直角汇入肝总管。在肝管结石时虽易于触及,但因与肝总管之间的汇角小,不易自行排石且切开胆总管取石时难度也较大。右肝管righthepatic duct位置深,较粗且短(仅2-3厘米),与肝总管的汇角为150°左右,因而有利于胆汗引流和自行排石。临床上所见肝管结石以左侧较多。

肝总管commonhepatic duct 长约3厘米,直径0.4-0.6厘米,其前方有肝右动脉,有时有胆囊动脉经过,末端与胆囊管汇成胆总管。

胆总管commonbile duct一般长约7-8厘米,直径0.6—0.8厘米。由于管壁富于弹性纤维,故结石或蛔虫阻塞时可扩张到相当程度。胆总管依其行程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为十二指肠上段,行于小网膜游离缘内;第二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后面,叫十二指肠后段,居于门静脉右侧,下腔静脉前方;第三段为胰腺段,起初行于胰腺表面,继而表面覆以胰腺被膜或薄层腺组织,故胰头癌时可压迫胆总管而致梗阻性黄疸;第四段为十二指肠壁内段,仅1.5-2.0厘米长,在穿肠壁时与胰管汇合,汇合后略膨大叫肝胰壶腹或Vater壶腹。壶腹周围及附近有括约肌向肠腔内突出,使十二指肠后内壁粘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乳头。乳头上有胆总管的开吕。肝胰壶腹括约肌又称Oddi括约肌,包括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三部分,具有控制和调节胆汁和胰液排放的作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人体解剖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1. 肝外胆道《人体解剖学》
  2. 肝体阴用阳《中医词典》
  3. 肝外感生风《小儿药证直诀》
  4. 肝所生病《幼科发挥》
  5. 肝为刚脏《中医名词词典》
  6. 肝损《中医词典》
  7. 肝为刚脏《中医词典》
  8. 肝素类《医院药学》
  9. 肝为泪《中医词典》
  10. 肝素《药理学》
  11. 肝痿《中医词典》
  12. 肝死脏《中医词典》
  13. 肝胃《凌临灵方》
  14. 肝死《中医词典》
  15. 肝胃不和《中医词典》
  16. 肝说《医学三字经》
  17. 肝胃气痛《中医词典》
  18. 肝说《医学实在易》
  19. 肝胃气痛秘方《华佗神方》
  20. 肝水《中医词典》
  21. 肝胃郁热咯血《轩岐救正论》
  22.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针灸甲乙经》
  23. 肝吸虫病《消化病学》
  24. 肝实证《中医词典》
  25. 肝系《中医词典》
  26. 肝实眼《圣济总录》
  27. 肝系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8. 肝实热证《中医词典》
  29. 肝细胞的异质性《组织学与胚胎学》
  30. 肝实热方二首《外台秘要》
  31. 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临床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