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肠的发生及其系膜改建

《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人胚第四周末自十二指肠尾端至泄殖腔是一条简单的直管,背侧以系膜固定于腹后壁正中线上。由于肠管生长速度较腹壁快,最初形成U形肠袢,其弯曲处与卵黄囊相连。以卵黄囊蒂为界将之划分为近侧段的降脚和远侧段的升脚。在第五周末卵黄囊蒂脱离肠袢并逐渐消失。有人的肠壁上该处留有突出的盲囊,在成体位于距回盲端的半米左右的回肠壁上,叫做Meckel氏憩室。在第六周时距升脚的起始部不远处有盲肠突形成,是盲肠和阑尾的原基,将来大、小肠的分界处。以后肠管不断增长而逐渐盘曲,发生了以肠系膜血管为中轴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升脚经降脚的腹侧,盲肠突喷发到腹腔的右上方,居于肝的下方。此后,原肠在三个地方急剧增长,一是降脚迅速增长并盘曲,形成小肠褥;二是靠近盲肠原基的升脚迅速增长,使盲肠原基下降至右髂窝,引出升结肠;三是位于左髂窝的升脚部分迅速增长,形成乙状结肠。

胚胎横切面示胃肠转位及系膜改建

图8-19 胚胎横切面示胃肠转位及系膜改建

A-D示网膜囊的形成过程 E-G示系膜与体壁腹膜壁层的融合过程

小肠在演化过程中一度生长很快,背侧系膜系于小肠部分也随之迅速增长,但系于体腔后壁的部分却生长缓慢,使小肠系膜渐成扇形。小肠系膜根的附着部位从正中线渐向右移位,自十二指肠空肠曲斜向右下方达于右髂窝。

结肠的背侧系膜演化随着升脚的转位和增长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升结肠和降结肠的背侧系膜与腹后壁腹膜相贴,进一步粘连、消失、使升、降结肠变为腹膜间位器字。②横结肠背侧系膜随着降脚逆时针方向扭转,系膜根由垂直位转为横位。③乙状结肠的背侧系膜经过粘连、移位,其系膜根移向左髂窝。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人体解剖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1. 肠的发生及其系膜改建《人体解剖学》
  2. 肠道淋巴管扩张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 肠毒发斑《经验麻科》
  4.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
  5. 肠度《黄帝内经太素》
  6. 肠道传染病《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7. 肠风《中医词典》
  8.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9. 肠风《普济方·针灸》
  10. 肠道病毒感染《传染病》
  11. 肠风《明医指掌》
  12. 肠道《中医词典》
  13. 肠风《针灸资生经》
  14. 肠促胰液素,胰泌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15. 肠风《周慎斋遗书》
  16.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灵素节注类编》
  17. 肠风《丹溪治法心要》
  18. 肠痹胞痹《灵素节注类编》
  19. 肠风《金匮钩玄》
  20. 肠痹《也是山人医案》
  21. 肠风便血《中医名词词典》
  22. 肠痹《金匮翼》
  23. 肠风便血不同怯症《理虚元鉴》
  24. 肠痹《症因脉治》
  25. 肠风黑散《冯氏锦囊秘录》
  26. 肠痹《临证指南医案》
  27. 肠风黑散《妇人大全良方》
  28. 肠痹《中医词典》
  29. 肠风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0. 肠痹《圣济总录》
  31. 肠风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体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