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腿后群肌
小腿后群肌分浅、深两层,共有七块肌肉,均受胫神经支配(图4-16、17)。
1、浅层 有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跖肌。
(一)腓肠肌 gastrocnemius 以两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踝,两头合并形成一个肌腹,未端与比目鱼肌肌腱融合,形成强大的跟腱,止于跟结节。该肌收缩时使足跖屈并屈小腿;在站立时,固定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
(二)跖肌plantaris 位于腓肠肌外侧头的深面。起自股骨外上髁,肌腹短小,腱细长,行向内下,止于跟腱的内侧缘。
(三)比目鱼肌soleus为一宽扁的肌,位于腓肠肌深面,起自腓骨头和腓骨上部、胫骨的内侧缘和比目鱼肌线,在胫、腓骨起点之间形成斜行的弓形腱结构,叫做比目鱼肌腱弓,跨越小腿后面神经血管的背侧。该肌除不参加屈小腿外,其作用同腓肠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的起端共有三个头,因此两者又合称为小腿三头肌。
2、深层有四块肌肉,上方为腘肌,其下方三块肌肉并列,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母长屈肌。它们均由胫神经支配。
图4-17 腘窝和小腿后面深层
(一)腘肌popliteus呈三角形,在膝关节和小腿上端的后面,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腘肌的作用为屈膝的内旋小腿。
(二)趾长屈肌flexor digitorum longus 位于胫侧,在比目鱼肌起点的下方起自胫骨的后面,跨胫骨后肌远端的后方,在胫骨后肌的外侧,通过内踝的后方,经屈肌支持带的深面,至足底分为4腱,分别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作用为跖屈踝关节,屈第2-5趾和助足内翻
(三)拇长屈肌flexorballucis longus位于腓侧,在比目鱼肌起点的下方起自腓骨后面中部,向下经踝关节后方及屈肌支持带深面,转入足底,止于拇趾末节趾骨底。作用是跖屈踝关节和屈拇趾,并协助足内翻。
(四)胫骨后肌tibialis posterior位于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之间,起自胫、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在小腿下段,斜向内行,行经趾长屈肌的深面,再经屈肌支持带深面,向前止于舟骨粗隆及第1-3楔骨的跖面。作用是跖屈踝关节和使足内翻。

- 小腿后群肌《人体解剖学》
- 小腿后部的血管和神经《人体解剖学》
- 小腿前部和足背深层的解剖步骤与方法《人体解剖学》
- 小腿骨的连接《人体解剖学》
- 小腿前面和足背的皮神经《人体解剖学》
- 小腿骨《中医词典》
- 小网膜《人体解剖学》
- 小菟丝子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胃丹《冯氏锦囊秘录》
- 小投杯汤方论《医学读书记》
- 小胃丹《医方考》
- 小童上达脾虚发肿《孙文垣医案》
- 小胃丹《仁术便览》
- 小童热疳《奇效简便良方》
- 小温中丸《冯氏锦囊秘录》
- 小铜镜鼻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温中丸《冯氏锦囊秘录》
- 小调经散方《妇人大全良方》
- 小乌沉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天心《幼科推拿秘书》
- 小乌沉汤《外科理例》
- 小天心《中医词典》
- 小五石泽兰丸《备急千金要方》
- 小天心《手穴手纹诊治》
- 小舞蹈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小天蓼《证类本草》
- 小犀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梯《中医词典》
- 小溪《中医词典》
- 小蒜(蒜)《食疗本草》
- 小虾蟆毒《奇方类编》
《人体解剖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人体各系统概要
- 第一节 运动系统
- 第二节 消化系统
- 第三节 呼吸系统
- 第四节 泌尿系统(缺)
- 第五节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六节 女性生殖系统
- 第七节 循环系统
- 第八节 神经系统
- 附:内分泌器官简介
- 第三章 骨及骨连接
- 第一节 躯干骨及其连接
- 第二节 上肢骨及其连接
- 第二节 下肢骨及其连接
- 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接
- 第四章 下肢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 第三节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 第四节 臀部
- 第五节 股后部及腘窝
- 第六节 小腿后部
- 第七节 足底
- 第八节 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深层结构
- 第五章 上肢
- 第一节 胸壁前部
- 第二节 腋区
- 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
- 第四节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 一、皮肤和浅筋膜
- 二、深筋膜
- 三、臂前群肌
- 四、前臂前群肌
- 五、臂和前臂前面的血管
- 六、臂和前臂前面深层的神经
- 七、肘窝(cubitalfossa)
- 八、前臂间隙(antebracnialspace)
- 臂和前臂前面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五节 手掌部
- 一、皮肤和浅筋膜
- 二、深筋膜
- 三、手肌
- 四、屈指肌腱及腱鞘
- 五、手掌的筋膜间隙
- 六、手掌的神经
- 七、手掌的动脉
- 手掌部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六节 臂后部、前臂后部及手背
- 第七节 上肢总结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颈部层次
- 第三节 颈前区 (颈前三角)
- 一、颏下三角
- 二、下颌下三角
- 三、颈动脉三角
- 1.颈动脉鞘
- 2.颈深淋巴结deep cervical lymph nodes
- 3.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 4.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 artery
- 5.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 6.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及其颅外属支
- 7.迷直神经vagus nerve
- 8.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 9.颈袢ansa cervicalis
- 10.颈交感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
- 四、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
- 颈前区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 一、颈外侧区的筋膜及肌肉
- 二、血管和淋巴管
- 三、神经
-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 2.颈丛cervical plexus
- 3.臂丛brachial plexus
- 4.胸膜顶与肺尖cupula of the pleuraand apexoflung
- 颈外侧区及颈根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五节 咽
- 第六节 喉
- 第七节 颈部总结
- 第七章 胸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胸壁
- 第三节 胸膜和胸膜腔
- 第四节 肺
- 第五节 纵隔
- 一、概述
- 二、上纵隔
- 三、前纵隔anterior mediastinum
- 四、中纵隔middle mediastinum
- 五、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
- 六、胸腔脏器的淋巴管淋巴结
- 纵隔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六节 胸部小结
- 一、胸部的血管
- 二、胸部的淋巴结和淋巴管
- 三、胸部的神经
- 第八章 腹部
- 第一节 腹前外侧壁
- 一、腹前外侧壁层次
- 二、腹股沟区
- 三、腹前外侧壁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
-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二节 腹膜和腹膜腔
- 一、腹膜的结构和功能概述
-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 三、腹膜形成物
- 1.肝镰状韧带
- 2.肝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
- 3.小网膜
- 4.大网膜
- 5.胃脾韧带
- 6.脾肾和脾膈韧带
- 7.网膜囊和网膜孔
- 8.小肠系膜
- 9.阑尾系膜
- 10.十二指肠悬韧带
- 11.横结肠系膜
- 12.乙状结肠系膜
- 13.腹后壁的隐窝
- 14.盆腔的陷凹
- 15.腹前壁下份的腹膜皱襞和窝
- 四、腹膜腔的分区
- 五、腹腔消化器官和腹膜的形态发生概况
- 腹膜与腹膜腔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三节 腹主动脉的奇数脏支和门静脉
- 第四节 腹腔消化器官和脾
- 第五节 腹部总结
- 第九章 盆部和会阴
- 第一节 盆部
- 一、盆壁、盆筋膜和盆膈
- 二、盆腹膜腔
- 三、盆部的血管、淋巴回流和神经
- 四、盆腔脏器
- 盆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二节 会阴
- 一、肛区
- 二、尿生殖区
- 三、会阴的血管和神经(图9-25)
- 四、会阴部的器官
- 会阴与会阴部器官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十章 头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面部浅层与腮腺区
- 一、面部浅层结构
- 二、腮腺咬肌区
- 面部浅层和腮腺肌区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三节 颅顶部
- 第四节 面侧部深区
- 一、咀嚼肌
- 二、面部深层的血管
- 三、三叉神经
- 四、舌咽神经(图10-20、21)
- 第五节 颌面部的间隙
- 第六节 视器
- 第七节 前庭蜗器
- 第十一章 脊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