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盆部的动脉
盆部的动脉供应除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外,还有直肠上动脉、骶中动脉和卵巢动脉(女)。
(一)髂内动脉internaliliacartery自髂总动脉分出,在骨盆后外侧壁下行,分为前、后两干,后干为壁支,而前干除发出壁支外还发出脏支(图9-6)。
图9-6 盆腔内的动脉
壁支:
(1)髂腰动脉iliolumbar artery有1-2支,向外上进入腰大肌的深面,分支营养髂腰肌、腰方肌等。
(2)骶外侧动脉lateral sacral artery沿骶前孔前内侧下行,营养梨状肌、尾骨肌、肛提肌等。
(3)臀上动脉superiorgluteal artery经腰骶干和第1骶神经前支间穿梨状肌上孔出盆腔,营养臀部肌肉。
(4)臀下动脉inferiorgiuteal artery经第1和第2骶神经前支间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营养臀部肌肉和髋关节等。
(5)闭孔动脉obturator artery沿骨盆侧壁向前下,穿闭膜管入股部,营养大腿内收肌群、髋关节等。闭孔动脉在穿闭膜管前发出一细小的耻骨支与腹壁下动脉的耻骨支吻合。有时闭孔动脉本干发育不良或缺如,则由腹壁下动脉或髂外动脉发出粗大的耻骨支替代,形成所谓“异常闭孔动脉”,行经股环的内侧或外侧,在股疝手术时应予注意。
脏支:
(1)膀胱上动脉superior vesical artery1-2,支自脐动脉根部,营养膀胱上部。脐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延续,向内上方沿腹前壁内面至脐。出生后其远侧部闭锁形成脐内侧韧带。(2)膀胱下动脉inferiorvesical artery有时与阴部内动脉共干,沿盆腔侧壁向后下行,营养膀胱下部、精囊腺、前列腺等。
(3)直肠下动脉 inferior rectal artery常起自阴部内动脉或臀下动脉,营养直肠下段。
(4)阴部内动脉internalpudendal artery可与臀下动脉共干,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发支营养会阴区结构。
(5)子宫动脉uterineartery见于女性,沿盆腔侧壁行向下内营养子宫、阴道等(图9-8、9-17)。
(二)直肠上动脉superior rectalartery为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经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入盆腔,分支营养直肠上部。
(三)骶中动脉mediansacralartery起自腹主动脉分叉处,在骶骨盆面正中下行,营养邻近结构。
(四)卵巢动脉oval artery发自腹主动脉,先后跨过输尿管和髂外血管入盆,经卵巢悬韧带和卵巢系膜进入卵巢,有侧支与子宫动脉的分支吻合。

- 盆部的动脉《人体解剖学》
- 盆壁、盆筋膜和盆膈《人体解剖学》
- 盆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人体解剖学》
- 喷托维林《药理学》
- 盆部的静脉《人体解剖学》
- 喷嚏《麻科活人全书》
- 盆部的淋巴回流《人体解剖学》
- 喷嚏《灵素节注类编》
- 盆部的神经《人体解剖学》
- 喷他佐辛《药理学》
- 盆部和会阴《人体解剖学》
- 配穴法《中医词典》
- 盆底筋膜与肌肉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配伍与疗效的变化(药物相互作用)《医院药学》
- 盆腹膜腔《人体解剖学》
- 配伍禁忌《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盆膈《人体解剖学》
- 配伍《中药学》
- 盆筋膜《人体解剖学》
- 配位化合物《医用化学》
- 盆内男性生殖器官《人体解剖学》
- 配离子的离解平衡《医用化学》
- 盆内消化器官《人体解剖学》
- 配镜处方《眼科学》
- 盆腔的陷凹《人体解剖学》
- 配合物配位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医用化学》
- 盆腔泌尿系统器官《人体解剖学》
- 配合物的组成《医用化学》
- 盆腔脓肿《普通外科学》
- 配合物的命名《医用化学》
- 盆腔疼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人体解剖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人体各系统概要
- 第一节 运动系统
- 第二节 消化系统
- 第三节 呼吸系统
- 第四节 泌尿系统(缺)
- 第五节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六节 女性生殖系统
- 第七节 循环系统
- 第八节 神经系统
- 附:内分泌器官简介
- 第三章 骨及骨连接
- 第一节 躯干骨及其连接
- 第二节 上肢骨及其连接
- 第二节 下肢骨及其连接
- 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接
- 第四章 下肢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 第三节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 第四节 臀部
- 第五节 股后部及腘窝
- 第六节 小腿后部
- 第七节 足底
- 第八节 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深层结构
- 第五章 上肢
- 第一节 胸壁前部
- 第二节 腋区
- 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
- 第四节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 一、皮肤和浅筋膜
- 二、深筋膜
- 三、臂前群肌
- 四、前臂前群肌
- 五、臂和前臂前面的血管
- 六、臂和前臂前面深层的神经
- 七、肘窝(cubitalfossa)
- 八、前臂间隙(antebracnialspace)
- 臂和前臂前面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五节 手掌部
- 一、皮肤和浅筋膜
- 二、深筋膜
- 三、手肌
- 四、屈指肌腱及腱鞘
- 五、手掌的筋膜间隙
- 六、手掌的神经
- 七、手掌的动脉
- 手掌部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六节 臂后部、前臂后部及手背
- 第七节 上肢总结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颈部层次
- 第三节 颈前区 (颈前三角)
- 一、颏下三角
- 二、下颌下三角
- 三、颈动脉三角
- 1.颈动脉鞘
- 2.颈深淋巴结deep cervical lymph nodes
- 3.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 4.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 artery
- 5.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 6.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及其颅外属支
- 7.迷直神经vagus nerve
- 8.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 9.颈袢ansa cervicalis
- 10.颈交感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
- 四、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
- 颈前区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 一、颈外侧区的筋膜及肌肉
- 二、血管和淋巴管
- 三、神经
-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 2.颈丛cervical plexus
- 3.臂丛brachial plexus
- 4.胸膜顶与肺尖cupula of the pleuraand apexoflung
- 颈外侧区及颈根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五节 咽
- 第六节 喉
- 第七节 颈部总结
- 第七章 胸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胸壁
- 第三节 胸膜和胸膜腔
- 第四节 肺
- 第五节 纵隔
- 一、概述
- 二、上纵隔
- 三、前纵隔anterior mediastinum
- 四、中纵隔middle mediastinum
- 五、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
- 六、胸腔脏器的淋巴管淋巴结
- 纵隔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六节 胸部小结
- 一、胸部的血管
- 二、胸部的淋巴结和淋巴管
- 三、胸部的神经
- 第八章 腹部
- 第一节 腹前外侧壁
- 一、腹前外侧壁层次
- 二、腹股沟区
- 三、腹前外侧壁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
-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二节 腹膜和腹膜腔
- 一、腹膜的结构和功能概述
-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 三、腹膜形成物
- 1.肝镰状韧带
- 2.肝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
- 3.小网膜
- 4.大网膜
- 5.胃脾韧带
- 6.脾肾和脾膈韧带
- 7.网膜囊和网膜孔
- 8.小肠系膜
- 9.阑尾系膜
- 10.十二指肠悬韧带
- 11.横结肠系膜
- 12.乙状结肠系膜
- 13.腹后壁的隐窝
- 14.盆腔的陷凹
- 15.腹前壁下份的腹膜皱襞和窝
- 四、腹膜腔的分区
- 五、腹腔消化器官和腹膜的形态发生概况
- 腹膜与腹膜腔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三节 腹主动脉的奇数脏支和门静脉
- 第四节 腹腔消化器官和脾
- 第五节 腹部总结
- 第九章 盆部和会阴
- 第一节 盆部
- 一、盆壁、盆筋膜和盆膈
- 二、盆腹膜腔
- 三、盆部的血管、淋巴回流和神经
- 四、盆腔脏器
- 盆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二节 会阴
- 一、肛区
- 二、尿生殖区
- 三、会阴的血管和神经(图9-25)
- 四、会阴部的器官
- 会阴与会阴部器官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十章 头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面部浅层与腮腺区
- 一、面部浅层结构
- 二、腮腺咬肌区
- 面部浅层和腮腺肌区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三节 颅顶部
- 第四节 面侧部深区
- 一、咀嚼肌
- 二、面部深层的血管
- 三、三叉神经
- 四、舌咽神经(图10-20、21)
- 第五节 颌面部的间隙
- 第六节 视器
- 第七节 前庭蜗器
- 第十一章 脊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