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脏运动性(传出)神经

《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内脏运动神经即植物性神经,也叫自律或自主神经。它与躯体运动性神经的区别在于:①躯体运动性神经分布于全身骨骼肌,管理“随意”运动;内脏运动性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及腺体等,管理“不随意”运动。②躯体运动性神经自脑神经运动核或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发出后,随脑神经或脊神经直达骨骼肌;内脏运动性神经自脑干或脊髓内的内脏运动神经元发出后,不直接到达它所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在中途先终止于某一植物性神经节,与节内神经元形成突触,再由这些神经元发出纤维至效应器。故内脏运动性神经有节前神经元(位于脑干和脊髓,发出节前纤维)和节后神经元(位于周围植物性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之分。

内脏运动性神经可依其形态和机能不同,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般脏器均由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支配,它们在机能上互相拮抗和制约。个别器官和结构,仅由一种神经支配,如大部分血管的平滑肌、立毛肌和汗腺,只有交感神经纤维分布。

(一)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的低级中枢位于颈8或胸1至腰3节段的脊髓灰质侧角,节前神经元胞体组成中间带外侧核。这些神经元的轴突(节前纤维)随脊髓前根和脊神经走行,穿过椎间孔后,则离开脊神经至交感神经节(图2-59)。

交感神经的典型经过

图2-59 交感神经的典型经过

⑴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根据其位置可分为椎旁节和椎前节。椎旁节纵行排列于脊柱两侧,上至颅底,下至尾骨前方,每侧有22-25个节,节与节之间由神经纤维(节间支)相连,形成两条纵行的串珠状的神经节链,叫交感干。交感干在颈段有三个节,即颈上节、颈中节和颈下节,颈下节常与胸1交感节合并成星状神经节;交感干在胸段有11-12个节;腰段常有4个节;骶段有4-5个节,在尾骨前方左、右交感干相遇形成一个共同的尾交感节或称奇节。椎前节位于脊柱前方,形状不规则,多位于动脉的起始部。主要有腹腔节,位于腹腔动脉根的两则;主动脉肾节,位于肾动脉根部;肠系膜上节和肠系膜下节,均位于同名动脉的起始部。

⑵交通支

交感干上的神经节借交通支与相应的脊神经相连。交通支可分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组成白交通支至椎旁节,因节前纤维有髓鞘反光发亮,故呈白色。由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从C8--3节段的脊髓灰质侧角发出,所以白交通支也只存在于这些节段的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灰交通支是由椎旁节发出的节后纤维返回脊神经所构成的,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色泽灰暗,故名灰交通支。所有椎旁节与31对脊神经之间均有灰交通支联系(图2-59)。

⑶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节前纤维发自脊髓C8-L3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经前根、脊神经和白交通支进入交感干后,有三种去向: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②在交感干内先上升或下降一段距离,然后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③穿过椎旁节,离开交感干,组成内脏大、小神经至椎前节换神经元(图2-60)。

植物神经的分布

图2-60 植物神经的分布

节后纤维自交感神经节内的节后神经元发出后也有三种去向:①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②缠络于动脉外膜形成神经丛,并随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③形成神经,直接到所支配的器官,如心神经。

(二)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nerve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2-4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由此发出的节前纤维,随有关的脑神经(Ⅲ、Ⅶ、Ⅸ、Ⅹ)和骶神经走行,至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终节)与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由节后神经元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由于副交感神经节居于器官内或靠近所支配之器官,所以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长而节后纤维短(图2-60)。

副交感神经根据其低级中枢的位置可分为颅部和骶部。

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分别随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走行。伴随动眼神经者,在睫状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眼球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参加面神经者,在蝶腭节、下颌下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随舌咽神经走行者,在耳节内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腮腺。参加迷走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胸、腹腔脏器,在终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支配胸腔器官和除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以外的所有腹腔脏器。

骶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随骶2-4神经出骶前孔,构成盆内脏神经,加入盆丛,从盆丛分支到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盆腔脏器,在终节换神经元后,支配上述器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人体解剖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1. 内脏运动性(传出)神经《人体解剖学》
  2. 内脏性幻觉《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 内燥《中医名词词典》
  4. 内脏位置异常《人体解剖学》
  5. 内燥《中医词典》
  6. 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生理学》
  7. 内燥《中医词典》
  8. 内脏神经系《人体解剖学》
  9. 内燥《凌临灵方》
  10. 内脏神经丛《人体解剖学》
  11. 内障《中医名词词典》
  12. 内脏神经《人体解剖学》
  13. 内障《中医词典》
  14. 内脏筋膜即颈深筋膜中层《人体解剖学》
  15. 内障《中医词典》
  16. 内脏感觉性(传入)神经《人体解剖学》
  17. 内障《一草亭目科全书》
  18. 内脏感觉《生理学》
  19. 内障《医学纲目》
  20.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研究《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21. 内障《证治准绳·幼科》
  22. 内脏、肿瘤组织中神经肽的提取(以胃粘膜为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3. 内障《张氏医通》
  24. 内脏《中医词典》
  25. 内障《证治准绳·类方》
  26. 内脏《中医词典》
  27. 内障《目经大成》
  28. 内在的自动调节《急诊医学》
  29. 内障《审视瑶函》
  30. 内阅《中医词典》
  31. 内障《回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