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循环的血管

《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一)动脉

⑴主动脉

aorta是大循环中的动脉主干,全程可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又可再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升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壁。主动脉弓,是升主动脉的直接延续,在右侧第二胸肋关节后方,呈弓形向左后方弯曲,到第4胸椎椎体的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在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发出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是主动脉弓的直接延续,沿脊柱前方下降,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腹主动脉,是胸主动脉的延续,沿脊柱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平面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而终(图2-48)。

主动脉及各体部的主要动脉

图2-48 主动脉及各体部的主要动脉

⑵头颈部的动脉

头颈部的动脉主要来源于颈总动脉,少部分的分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见上肢的动脉)。

左侧颈总动脉直接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者起于头臂干。起始后沿气管和食管的外侧上升,至甲状软骨上缘平面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两支。颈内动脉经颅底的颈动脉管入颅,分布于脑和视器。颈外动脉,上行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沿途的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等,分布于甲状腺、喉及头面部的浅、深层结构。

⑶上肢的动脉

上肢动脉的主干是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起于头臂干,起始后经胸廓上口进入颈根部,越过第一肋,续于腋动脉。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穿经颈椎的横突孔由枕骨大孔大颅,分布于脑。甲状颈干,分布于甲状腺等。胸廓内动脉分布于胸腹腔前壁。

腋动脉 为锁骨下动脉的延续,穿行于腋窝,至背阔肌下缘,移行于肱动脉,腋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腋窝周围结构。

肱动脉 沿臂内侧下行,至肘关节前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分别沿前臂的桡侧和尺侧下降。至手掌,两动脉的末端和分支在手掌吻合,形成双层的动脉弓即掌浅弓的掌深弓。上述各动脉分支分布于走行部位附近的组织。

⑷胸部的动脉

胸部的动脉主要起源于主动脉。其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类。

壁支主要是肋间动脉,共9对,行于第3至11肋间隙内;肋下动脉,沿第12肋下缘行走。壁支供养胸壁和腹前外侧壁。

脏支供给胸腔脏器,如支气管和肺、食管和心包等。

⑸腹部的动脉

腹部的动脉主要发自腹主动脉,也有壁支和脏支两类。

壁支分布于腹后壁和膈肌。

脏支供养腹腔脏器和生殖腺,由于腹腔消化器官和脾是不成对器官而泌尿生殖器官是成对器官,所以血管的分支与此相适应可分为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成对的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和生殖腺动脉(男性的睾丸动脉或女性的卵巢动脉)。不成对的分支有腹腔干,分布于胃、肝、脾、胰等;肠系膜上动脉,分布于小肠、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肠系膜下动脉,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⑹盆部的动脉

腹主动脉在第4腰椎体的左前方,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关节处又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髂内动脉,是盆部动脉的主干,沿小骨盆后外侧壁走行。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壁支分布于盆壁、臀部及股内侧部。

脏支分布于盆腔脏器(膀胱、直肠下段、子宫等)。

⑺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髂外动脉,是指自起始部至腹股沟韧带深而以上的一段动脉,其分支供养腹前壁下部。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经股前部下行,在股下部穿向后行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腘动脉在腘窝深部下行,在膝关节下方分为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沿小腿后部深层下行,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前动脉起始后经胫腓骨之间穿行向前,至小腿前部下行,越过踝关节前面至足背,移行为足背动脉,足背动脉在第1、2跖骨间穿行至足底与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上述各动脉都有分支供养所经部位周围的组织。

(二)静脉

大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图2-49)。

上、下腔静脉各体部的主要静脉

图2-49 上、下腔静脉各体部的主要静脉

⑴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合成,垂直下行,汇入右心房。在其汇入前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接纳头颈、上肢和胸部和静脉血。

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①头颈部的静脉

头颈部的静脉有深、浅之分。深静脉叫颈内静脉,起自颅底的颈静脉孔,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它除接受颅内的血流外,还受纳从咽、舌、喉、甲状腺和头面部来的静脉。浅静脉叫颈外静脉,起始于下颌角处,越过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注入锁骨下静脉。

②上肢的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汇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在臂内侧中点与肱静脉汇合,或伴随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肘正中静脉在肘部前面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③胸部的静脉

右侧肋间静脉、支气管静脉和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而左侧肋间静脉则先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然后汇入奇静脉。奇静脉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弓形越过右肺根汇入上腔静脉。

⑵下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接受膈以下各体部(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四腰椎下缘处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过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

①下肢的静脉

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由股静脉续于髂外静脉。下肢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沿下肢内侧上行,在股前部靠上端处汇入股静脉。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在腘窝注入腘静脉。

②盆部的静脉

有壁支和脏支之分。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脏支起自盆腔脏器周围的静脉丛(如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和直肠丛等)。壁支和脏支均汇入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成髂总静脉。

③腹部的静脉

腹部的静脉有壁支与脏支之分。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下腔静脉。脏支与动脉相同,也可分为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成对脏支与动脉同名,大部分直接注入下腔静脉;不成对脏支有起自肠、脾、胰、胃的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等,它们汇合形成一条静脉主干叫门静脉。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最终与肝动脉的分支共同汇入肝窦状隙,肝窦状隙汇成肝内小静脉,最后形成三支肝静脉注入于下腔静脉。门静脉是附属于下腔静脉系的一个特殊部分,它将大量由胃、肠道吸收来的物质,运送至肝脏,由肝细胞进行合成、解毒和贮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人体解剖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人体解剖学》书籍目录
  1. 大循环的血管《人体解剖学》
  2. 大血管移位《病理学》
  3. 大岩蜜汤《备急千金要方》
  4. 大血管损伤《胸外科学》
  5. 大岩蜜汤《备急千金要方》
  6.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腊日水《本草撮要》
  7. 大岩蜜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8.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及腊日水《本草从新》
  9. 大岩蜜汤方《妇人大全良方》
  10.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及腊日雨《药性切用》
  11. 大盐《千金翼方》
  12. 大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
  13. 大盐《本草经集注》
  14. 大续命散《备急千金要方》
  15. 大盐《新修本草》
  16. 大芎黄汤下药《仁术便览》
  17. 大盐《本草衍义》
  18. 大芎黄汤《正体类要》
  19. 大盐《证类本草》
  20. 大醒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 大盐《名医别录》
  22. 大醒风汤《冯氏锦囊秘录》
  23. 大阳病解《伤寒法祖》
  24. 大刑膏药《急救广生集》
  25. 大养脾丸《瘴疟指南》
  26. 大惺惺丸《小儿药证直诀》
  27. 大养脾丸《是斋百一选方》
  28. 大泻泄《中医词典》
  29. 大养脾丸《是斋百一选方》
  30. 大泻门(九则)《辨证录》
  31. 大养胃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人体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