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肢骨不同部位骨折移位的解剖基础
运动各个关节的各组肌肉,既相互配合,又在配合中相互对抗,对抗的目的在于稳定关节和骨骼,而配合的目的在于使某一肌群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某一肌群瘫痪或骨折时,这个关节的各组运动肌群间的协同和对抗作用将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畸形或骨折断端移位。
1.肱骨外科颈骨折:骨折线常见于肱骨大、小结节与胸大肌及背阔肌止点之间,骨折的上端呈外展外旋位,这是由冈上肌(外展)、冈下肌和小圆肌(外旋)作用的结果;下断端由于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圆肌的作用内收,再由于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作用而向上移位(图5-29)。
2.三角肌止点以上肱骨干骨折:上断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圆肌的作用而内收;下断端因三角肌的作用而向上移位。
3.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上断端因三角肌,喙肱肌和冈上肌的作用而外展:远侧断端则因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的作用而向内上移位(图5-30)。
4.桡骨干旋前圆肌止点以上骨折:上断端因肱二头肌及旋后肌的作用使其向后呈外旋位;远侧断端因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的作用而呈旋前位。
5.桡骨干旋前圆肌止点以下骨折:近断端因旋前圆肌和旋后肌的作用而位于中位,远断端则因旋前肌的作用呈旋前位(图5-31)。
6.桡骨远端骨折:又称为Colles氏骨折,骨折线靠近关节面(3厘米内),近侧断端因旋前方肌的作用向前移位,远断端因外力及肱桡肌的作用向后及向桡侧移位,同时,手偏向桡侧,侧观呈“银叉”式畸形。
图5-29肱骨外科颈骨折
图5-30 肱骨三角肌止点上、下骨折

- 上肢骨不同部位骨折移位的解剖基础《人体解剖学》
- 上肢骨《人体解剖学》
- 上肢骨的连接《人体解剖学》
- 上肢的神经《人体解剖学》
- 上肢减肥术《减肥新法与技巧》
- 上肢的淋巴回流《人体解剖学》
- 上肢重要神经损伤后的主要症状《人体解剖学》
- 上肢的静脉《人体解剖学》
- 上肢总结《人体解剖学》
- 上肢的动脉《人体解剖学》
- 上治法《石室秘录》
- 上肢带肌及局部结构《人体解剖学》
- 上中下发背《医宗金鉴》
- 上肢带骨的连接《人体解剖学》
- 上中下发背《外科心法要诀》
- 上肢带骨(肩带骨)《人体解剖学》
- 上中下三发背门主方《疡医大全》
- 上肢《人体解剖学》
- 上中下三发背门主论《疡医大全》
- 上正《中医词典》
- 上中下通用痛风丸《医方论》
- 上者右行《中医词典》
- 上杼《中医词典》
- 上张安道养生诀《苏沈良方》
- 上渍《中医词典》
- 上燥治气《中医词典》
- 上纵隔《人体解剖学》
-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上足三阳脉《脉经》
- 上鱼入尺《疡科纲要》
- 上足三阴脉《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