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须使邪有出路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吴又可谓∶黄连性寒不泄,只能制热,不能泄实;若内有实邪,必资大黄以泄之,否则畏大黄之峻,而徒以黄连清之,反将热邪遏住,内伏益深,攻治益难。此义甚精。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近时于温热证,喜寒清而畏寒泄;于寒湿证,喜温补而畏温通。曾闻有患痰饮者,久服附子,化为 肿,是不用茯苓猪苓之苦降淡渗以导邪,而专益其阳,阳气充旺,遂鼓激痰水四溢矣,即补而不泄之过也。张子和变化于汗、吐、下之三法,以治百病。盖治病非三法不可也,病去调理,乃可专补,补非所以治病也。且出路又不可差也。近时治病,好用利水,不拘何病,皆兼利小便,此误会前人治病以小便通利为快捷方式之说也。尝有患痰饮而 肿者,医以真武、五苓合与之,不效。余曰∶此因三焦阳气不得宣通于表,表气郁而里气始急也。虽有痰饮,并不胀满,宜以温补合辛散,不得合淡渗也。治之果汗出而愈,渗之是益伤其里矣。当时有谓∶须泄虚其里,使表水退返于里以泄之,而后可愈者,是真杀之也。前人有用此法者,是邪伏里膜,非在肤表也。虚其肠胃,俟里膜之邪复聚于肠胃,然后从而竭之。如吴又可所谓;俟膜原热邪复淤到胃,再用下法是也。盖肿,表证也,为风,为寒湿,其证动而后喘,法宜散之;胀,里证也,为湿热里盛,脾实肝滞,木郁土中,其证不待动而自喘,法宜泄之;肿胀兼有,散之、泄之。未有肤肿而反泄之,使陷入于里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用药须使邪有出路《读医随笔》
  2. 用药无据反为气贼《卫生宝鉴》
  3. 用药宜忌论《血证论》
  4. 用药温凉须防秘泄论《外科精要》
  5. 用药宜禁《医学纲目》
  6. 用药丸散例《药鉴》
  7. 用药宜禁论《脾胃论》
  8. 用药丸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9. 用药宜精审慎勿疏忽记《证治心传》
  10. 用药生熟各宜论《审视瑶函》
  11. 用药宜审分两为先《医门补要》
  12. 用药生熟法《药鉴》
  13. 用药用方辨《卫生宝鉴》
  14.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医学启源》
  15. 用药用方辨《医学启源》
  16.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医旨绪余》
  17. 用药增损法《外科精义》
  18.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卫生宝鉴》
  19. 用药之法《药鉴》
  20.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汤液本草》
  21. 用药治法《寿世保元》
  22. 用药如用兵论《医学源流论》
  23.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4. 用药如用兵《友渔斋医话》
  25. 用药总论《伤科汇纂》
  26. 用药如用兵《古今医统大全》
  27. 用药总论附《古今名医汇粹》
  28. 用药如用兵《医学集成》
  29. 用于5~8岁儿童几个修改测验《医学心理学》
  30. 用药权衡《周慎斋遗书》
  31. 用于融合的动物骨髓细胞系《实验动物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