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下受直伤少阴变证多端搜治匪易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自古皆谓∶寒伤肺,湿伤脾,同气相感也,展转乃伤他经。今据吾所见,凡人久在湿地坐卧,寒湿之气尽从太阳、少阴深入矣。《内经》谓∶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又谓∶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常从足 始。况人坐则以足置地,卧多以背向下,故内气充足者,邪气不遽内袭,即从 髀上窜膂脊,过顶入鼻,一路筋络牵引,酸疼胀急,此伤于太阳之经,而内连督脉也,重者即菀为香港脚矣;若内之真阳稍怯者,邪气即从涌泉上入胫骨,而内侵腰俞、背俞,先使肾阳不得下降,大便溏滑,小便赤涩,两胫时冷;渐渐弥漫三焦,心胃之阳又为所抑矣,甚者即水气凌心也。其始筋骨酸胀,精神猥软,呼吸气高,两腿沉重。治之必仿少阴伤寒治法,而加以温行湿邪之品,方能奏效;若仅治中焦,药力不能与邪针对,无益也。若见其上热,误认为热,而以寒凉浇灌,其祸更不堪言。仲景辨脉篇清邪中上,浊邪中下一条,即此病之久延败证也。前人指为瘟疫者,非是。拙着《章句》论之甚详。

《灵枢》曰∶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又曰∶厥成为癫疾。《金匮》妇人篇中有曰∶因虚积冷,结气在下,奄忽眩冒,状如厥癫。其叙痉证也,亦有面赤、足冷、目脉赤、背反张之候,是痉厥初起,皆由寒湿下受,上入脊膂;肾阳不得下降,上冲于心,两阳相搏于膻中。治不得法,积之日久,遂有热痰胶固不可拔之痫证矣。嗣后饮食、惊恐、风、寒、暑、湿,有感即发。医者以为病在于心,专用牛黄犀角,以清心热、祛心痰,心气愈虚,而邪愈痼。殊不知此寒湿下受之邪,太阳、少阴之来路也。《千金方》谓∶小续命为癫痫要药,即此义矣。陶节庵槌法有曰∶病始得之,无热,谵语,烦躁不安,精采不与人相当,(诸证皆气高不下,神明上越之象,为寒湿从下冲激也。)庸医不识,呼为狂发,殊不知此热结膀胱之证也,用桂苓散,即五苓加味。石顽老人亦谓∶五苓散能分水去湿,胸中有停饮,及小儿吐 ,欲作痫者,五苓散最妙。此皆寒湿痼于下焦,大气遏痹不舒之所致也。热结膀胱者,邪气外束故也。

何子詹之子媳,有孕,患自两足跟,上腓肠,入髀臀腰脊,过项,上顶,复前至于鼻,一路皆胀急酸疼,四肢懒怠,腰软不支,脉六部沉紧,右手重按略滑,此胎气也。其病乃寒湿伤于太阳,内连督脉,用细辛五分,羌活二钱, 本、威灵仙各钱半,菟丝子桑寄生巴戟狗脊白术杜仲茯苓牛膝各二钱,决以三剂知,五剂已。果验,其苦如脱。夫辛、羌、威、 、牛膝,号称伤胎,今既有病当之,又加强筋固气之品以佐之,不但能防其偏,而且能助其力,故病愈而治无伤也。若用参、 、归、地,便有妨寒湿,而诸味不得展其长矣。

何子詹之孙,三岁,先于七月患湿疮,渐愈矣,微见溏泄,忽半夜发热,日出始退,次日根据时而至。医遂以为疟,忽又大声惊喊,目瞪昏厥,旋复如常,医又以为惊风,更以危言吓之。越数日,乃邀诊。至则见其精神萎顿,面色惨黯,目胞下垂,四肢 肿,而左尤甚,头面亦右温左凉,舌苔薄白在后半部,脉息沉紧。审思良久,曰∶异哉!此寒湿深入骨髓也。疏方用桂枝良姜乌药香附陈皮菖蒲。服四剂,病无增损,而萎顿弥甚,然脉息浮弦矣。因思邪从下上犯,此药仅温理中焦,宜无益也。于是用细辛川芎各五分,羌活、 本、威灵仙、生附子、牛膝、巴戟、苍术桃仁杏仁各二钱。决以三剂病已,至期果面色清亮,言笑有神,饮食倍进, 肿全消,脉息畅大矣。惟肢体尚见微倦,舌尖有小红累,是虚热也,用桃仁杏仁蛤粉蒲黄,略清结痰,继用香附青皮白术鸡内金川芎郁金党参山药,调理脾胃,发水痘而复元。是病也,其初见发热者,是寒湿从阴分上蒸,与卫阳交战也;惊喊昏厥者,声发于心,寒湿内逼心阳,乍掩热痰,乍涌于包络,所谓积冷在下,状如厥癫也。若作疮后惊风治之,即败矣。若以子后发热,天明即止,为伤食所致,而概用消导,亦危矣。诸医以为久病正虚,须用气血两补,其识更陋。夫患湿疮月余而渐愈矣。谁复议其寒湿内伏耶?无怪血虚不能养心,不能荣筋之说纷纷也。水痘即豌豆疮,伤寒病后多有,见陶节庵书中。痘发于骨,益征寒湿在骨之非臆说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寒湿下受直伤少阴变证多端搜治匪易《读医随笔》
  2. 寒湿头痛《金匮翼》
  3. 寒湿香港脚《奇效简便良方》
  4. 寒湿头痛《中医词典》
  5. 寒湿香港脚《回生集》
  6. 寒湿水肿《中医词典》
  7. 寒湿眩晕《中医词典》
  8. 寒湿身肿《症因脉治》
  9. 寒湿腰痛《中医词典》
  10. 寒湿气滞《凌临灵方》
  11. 寒湿腰痛《明医指掌》
  12. 寒湿凝滞痛经《中医词典》
  13. 寒湿腰痛《症因脉治》
  14. 寒湿凝滞经闭《中医词典》
  15. 寒湿证《儿科萃精》
  16. 寒湿痢《症因脉治》
  17. 寒湿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8. 寒湿痢《中医词典》
  19. 寒湿肿腿《医门补要》
  20. 寒湿痢《中医名词词典》
  21. 寒实结胸《中医名词词典》
  22. 寒湿困脾《中医词典》
  23. 寒实结胸《中医词典》
  24. 寒湿脚气《中医词典》
  25. 寒食饭《证类本草》
  26. 寒湿霍乱《中医词典》
  27. 寒食麦仁粥《证类本草》
  28. 寒湿腹胀《症因脉治》
  29. 寒食散《备急千金要方》
  30. 寒湿腹胀《中医词典》
  31. 寒食散发候《诸病源候论》

《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