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宜忌论

《血证论》书籍目录

汗吐攻和.为治杂病四大法.而失血之证.则有宜不宜.伤寒过汗伤津液.吐血既伤阴血.又伤水津.则水血两伤.HT 然枯骨矣.故仲景于衄家严戒发汗.衄忌发汗.吐咯可知矣.夫脉潜气伏.斯血不升.发汗则气发泄.吐血之人.气最难敛.发泄不已.血随气溢.而不可遏抑.故虽有表证.止宜和散.不得径用麻桂羌独.果系因外感失血者.乃可从外表散.然亦须敛散两施.毋令过汗亡阴.盖必知血家忌汗.然后可商取汗之法.至于吐法.尤为严禁.失血之人.气既上逆.若见有痰涎.而复吐之.是助其逆势.必气上不止矣.治病之法.上者抑之.必使气不上奔.斯血不上溢.降其肺气.顺其胃气.纳其肾气.气下则血下.血止而气亦平复.血家最忌是动气.不但病时忌吐.即已愈后.另有杂证.亦不得轻用吐药.往往因吐便发血证.知血证忌吐.则知降气止吐.便是治血之法.或问血证多虚.汗吐且有不可.则攻下更当忌矣.予曰不然.血之所

以上者.以其气腾溢也.故忌吐汗.再动其气.至于下法.乃所以折其气者.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当其腾溢.而不可遏.正宜下之以折其势.仲景阳明证.有急下以存阴法.少阴证.有急下以存阴法.血证火气太盛者.最恐亡阴.下之正是救阴.攻之不啻补之矣.特下之须乘其时.如实邪久留.正气已不复支.或大便溏泻.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可缓缓调停.纯用清润降利.以不违下之意.斯得法矣.至于和法.则为血证之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里者和其肝气.而尤照顾脾肾之气.或补阴以和阳.或损阳以和阴.或逐瘀以和血.或泻水以和气.或补泻兼施.或寒热互用.许多妙义.未能尽举.四法之外.又有补法.血家属虚痨门.未有不议补者也.即病家亦喜言补.诸书重补者.尤十之八九.而不知血证之补法.亦有宜有忌.如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当补脾者十之三四.当补肾者十之五六.补阳者十之二三.补阴者十之八九.古有补气以摄血法.此为气脱者说.非为气逆者说.又有引火归元法.此为水冷火泛者立说.非为阴虚阳越者立说.盖失血家如火未发.补中则愈.如火已发.则寒凉适足以伐五脏之生气.温补又足以伤两肾之真阴.惟以甘寒.滋其阴而养其阳血.或归其位耳.血家用药之宜忌.大率如是.知其大要.而后细阅全书.乃有把握.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血证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血证论》书籍目录
  1. 用药宜忌论《血证论》
  2. 用药须使邪有出路《读医随笔》
  3. 用药宜禁《医学纲目》
  4. 用药无据反为气贼《卫生宝鉴》
  5. 用药宜禁论《脾胃论》
  6. 用药温凉须防秘泄论《外科精要》
  7. 用药宜精审慎勿疏忽记《证治心传》
  8. 用药丸散例《药鉴》
  9. 用药宜审分两为先《医门补要》
  10. 用药丸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1. 用药用方辨《卫生宝鉴》
  12. 用药生熟各宜论《审视瑶函》
  13. 用药用方辨《医学启源》
  14. 用药生熟法《药鉴》
  15. 用药增损法《外科精义》
  16.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医学启源》
  17. 用药之法《药鉴》
  18.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医旨绪余》
  19. 用药治法《寿世保元》
  20.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卫生宝鉴》
  21.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2.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汤液本草》
  23. 用药总论《伤科汇纂》
  24. 用药如用兵论《医学源流论》
  25. 用药总论附《古今名医汇粹》
  26. 用药如用兵《友渔斋医话》
  27. 用于5~8岁儿童几个修改测验《医学心理学》
  28. 用药如用兵《古今医统大全》
  29. 用于融合的动物骨髓细胞系《实验动物科学》
  30. 用药如用兵《医学集成》
  31. 用针尺寸取穴法《针灸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