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弱二脉辨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脉简补义》谓濡、弱二脉,止以浮、沉分名,主病并无分别。究竟非无分别也,前人未经发明耳!夫濡即软也,形不硬也;弱,无力也,气不强也。故濡主湿邪,弱主气虚。凡肢体困倦,肌肤 肿,以及疮疡癣疥,其脉多濡。史载之所谓按如泥浆者,湿兼热也,偏于邪实;呼吸不足,不能任劳,以及盗汗自汗,泄利注下,其脉多弱,气衰不鼓也,偏于正虚。湿能滞气,形软者,应指多是无力;虚能生寒,力弱者,其形不必皆软。故软而不弱,必湿中热盛,浊气上逆也;弱而不软,必虚中挟寒,脉为寒急也。其软、弱并见,而软甚于弱者,湿邪深入肝、脾,而肺、胃气郁也,证见胸膈痞满,肢体酸痿;弱甚于软者,心、肾真阳内怯,而脾、肺气虚也,证见饮食不化,腹痛时泄。阴虚伤湿,脉多沉软;气虚伤风,脉多浮弱。风者,温而毗于燥者也。若形软无力,指下如死曲 ,患风湿表证者可治,为其气血郁停滞也;久病虚损必死,为其气血已呆而不灵,指下之形,乃阴浊之气浮溢经络而仅存未散也。治濡脉者,芳香为主,甘温佐之;治弱脉者,甘温为主,芳香佐之。软而不弱,略加苦寒;弱而不软,再入辛温。此大法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濡弱二脉辨《读医随笔》
  2. 濡弱《四圣心源》
  3. 濡弱芤伏牢革诸脉歌《医宗金鉴》
  4. 濡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5. 濡弱微细四种相类《轩岐救正论》
  6. 濡脉(阴中之阴)《脉诀汇辨》
  7. 濡细二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8. 濡脉(阴中之阳)《诊家正眼》
  9. 濡泄《中医词典》
  10. 濡脉《脉理求真》
  11. 濡泄《卫生宝鉴》
  12. 濡脉《中医词典》
  13. 濡泻《圣济总录》
  14. 濡脉《中医名词词典》
  15. 濡泻《中医词典》
  16. 濡化《中医词典》
  17. 濡泻《明医指掌》
  18. 濡(阴)《濒湖脉学》
  19. 濡与牢对《三指禅》
  20. 《三指禅》
  21. 濡脏汤《备急千金要方》
  22. 《痰火点雪》
  23. 《中医词典》
  24. 儒医《轩岐救正论》
  25. 《中医词典》
  26. 茹膏《备急千金要方》
  27. 臑(肱,上膊)《中医名词词典》
  28. 茹淡论《格致余论》
  29. 臑骨《中医名词词典》
  30. 《本草图经》
  31. 臑骨《中医词典》

《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