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罗果
近有以娑罗果治心胃痛甚效。其形如栗,外有粗皮,故俗或名天师栗。此物来自西域,古方少用,本草不载,惟近人赵恕轩《本草纲目拾遗》载之,亦仅言治胃痛心疾而已。嗣读《肘后方》药子一物方,所言形象、制法、主治,一一皆与娑罗果合,且言婆罗门,胡名那疏树子,是字音正相近矣。其主治于心腹痛外,更治宿食不消,痈疽疔肿,毒箭蛇螫、射工诸毒入腹,难产及恶露不止、不下,带下,龋齿各证,外敷内服,均无不效。中国谓之药子,去外粗皮,取中仁,研细末用。《千金方》第九卷,治瘟疫,以药子二枚,研末,水服。是皆前人之所未考也。娑罗树,今京都西山卧佛寺有之。

- 娑罗果《读医随笔》
- 笋《本草分经》
- 娑罗子《中药学》
- 笋《本经逢原》
- 梭头《证类本草》
- 损娠方六首《外台秘要》
- 梭形杆菌属《医学微生物学》
- 损伤总论《伤科汇纂》
- 梭状芽胞杆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损伤缩筋年久不愈《奇效简便良方》
- 蓑荷《本草纲目》
- 损伤碎骨在内作脓《奇效简便良方》
- 羧酸《医用化学》
- 损伤奇脉下血治验《一得集》
- 羧酸的分类及命名《医用化学》
- 损伤秘传口诀《跌打损伤回生集》
- 羧酸的化学性质《医用化学》
- 损伤筋骨方《救伤秘旨》
- 羧酸的物理性质《医用化学》
- 损伤后遗症《中医伤科按摩学》
- 羧酸及其衍生物《医用化学》
- 损伤方《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 缩唇呼气《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损伤的修复《病理学》
- 缩宫素《药理学》
- 损伤出血吐血《伤科补要》
- 缩脚疽秘方《华佗神方》
- 损伤补药方《救伤秘旨》
- 缩脚流注《中医名词词典》
- 损伤《理疗学》
- 缩脚阴痰《丁甘仁医案》
《读医随笔》
- 作者:周学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自序
- 卷一证治总论
- 卷二上形气类
- 卷二下脉法类(此卷是发《脉简补义》未尽之余义也)
- 单诊总按不同
- 浮沉起伏中途变易
- 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
- 脉中有线有吉有凶
- 脉有数道
- 止脉情势吉凶辨
- 摇摆之脉有来去辨
- 躁脉有浮沉辨
- 实洪实散虚洪虚散四脉辨
- 濡弱二脉辨
- 牢脉本义
- 弦脉反为吉象说
- 浮脉反宜见于闭证说
- 浮脉反不宜发散说
- 数脉反不宜用清散说
- 浮缓反不如弦涩说
- 伏脉反因阳气将伸说
- 代脉结脉反为阳气将舒伏气将发说
- 短脉余义
- 已死有脉复生无脉
- 胎怪脉鬼胎脉
- 伏湿冲气脉
- 结气伏热脉辨
- 太素约旨
- 卷三证治类
-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不按跷春不病温义不同
- 燥湿同形同病
- 寒热同形同病
- 阴盛阴虚脉证辨
- 瘟疫脉沉
- 血热血干
- 温热发斑其人反清
- 自啮狂走是气血热极非祟也
- 痰饮分治说
- 论咳嗽
- 论喘(附哮)
- 伤寒伤风俱有戴阳(附黄汗)
- 痉厥癫痫(奔豚)
- 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以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 药对证而增剧
- 卷四证治类
- 阴虚注夏阳虚注秋(并阳虚注夏)
- 论嚏
- 论呕哕
- 惊跃
- 表里俱病治各不同
- 伤寒邪在阳经则脉浮在阴经则脉沉
- 少阳三禁辨
- 虫脉虫证
- 汗病
- 肺中伏风有专寒夹温不同
- 寒湿下受直伤少阴变证多端搜治匪易
- 史载之论水气凌心诸脉证
- 和解法说(与《少阳三禁》篇参看)
- 血痹疟母合论
- 中风有阴虚阳虚两大纲
- 虚劳损极有内因外因两大纲
- 疟疾肝体坏外证
- 富贵贫贱攻补异宜其说有辨
- 病后调补须兼散气破血
- 病在肠胃三焦大气流行空虚之部与淫溢滞经脉膜络曲折深隐之部其治不同
- 身中腹中一股热气冲动者有虚实二因
- 五脏内伤外应见证
- 论痉不当以刚柔分虚实
- 黄胆黑疸
- 注冬
- 食填太阴证似结胸似温毒似阴虚
- 阴阳不别由于传派不清
- 辨阳旺阴生
- 用药须使邪有出路
- 发明欲补先泻夹泻于补之义
- 伏邪皆在膜原
- 瘀血内热
- 劳伤阳虚发热
- 末病尤当治本
- 利小便
- 利止遗止反为死证
- 平肝者舒肝也非伐肝也
- 风厥痉痫(附中恶五尸)
- 中风实在上焦虚在下焦
- 厥逆奔豚香港脚攻心
- 虚损奇证
- 敛散升降四治说略
- 新病兼补久病专攻
- 欲不可遏法宜疏肝健脾
- 卷五方药类
- 石膏性用
- 丹皮不凉(并桔梗)
- 论远志石菖蒲秦艽柴胡
- 敛降并用
- 敛散并用
- 桂枝正治吐血
- 暴病忌术
- 调经安胎同药之误
- 桔梗不能升散
- 仲景抵当汤丸大黄虫丸
- 大黄泻心汤是实则泻子法
- 燥屎与宿食用药不同
- 小儿乳食停滞
- 金银薄荷汤下、金银花薄荷汤下、金银箔
- 娑罗果
- 小柴胡非治疟正方
- 仲景方当分四派
- 阿片体性
- 当归
- 青蒿桔梗柴胡泽泻龙骨
- 卷六评释类
- 读《伤寒论》杂记
- 读《内经》注疑五条
- 读书须是笃信方能深入
- 旧案有败证收功太速者
- 四因正义
-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上声)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
- 成而登天(上古天真)
-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岛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 男子如蛊女子如KT
-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
-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 反仰其手
- 应天者动五岁而右迁应地者静六期而环会
- 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
- 折齿
-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
- 《内经》寸口内外分发脏腑
-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 与友条论读《伤寒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