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论喘(附哮)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喘之为病也,其类有四∶曰气急,曰气逆,曰气短,曰气脱。其因有寒,有热,有虚,有实。缕析于下∶气急者,寒也。气之呼吸,取道肺脘,而胃脘附之,二脘者,气之所并行也。或风寒从毛窍,从背脊,入于肺络,侵及肺脘;或饮食寒冷太过,伤于胃脘。二脘相附,其气相通,有寒则彼此相移,二脘俱缩而不展,不展则气之道窄。寒微但呛咳而已,甚则肺中诸窍皆紧,气出不利,逼迫膻中不得上达,风寒与水饮相搏,夜不安枕,渐致摇肩仰息矣。经曰∶形寒寒饮则伤肺,气逆而上行。非逆而上也,乃伏而不得上也。近时医见呛咳,即投清降,以致二脘得药愈紧,阳气愈下,结愈上促,病者烦 不堪,如有捉其咽喉,缚其胸膈者是也。故近时患小青龙证,无不终致劳损者,徐灵胎谓为风寒不醒成劳病也。

气逆者,痰也。有湿寒,有湿热,病属在里,非由外感,肥人多有此证。凡人之气,由口鼻呼吸出入者,其大孔也;其实周身八万四千毛孔,亦莫不从而嘘吸。痰阻经隧,则气之呼吸不得旁达,而聚于膻中,只能直上咽喉,出于口鼻,已觉冲激矣。更有时痰涎壅盛,横格膻中,而气道愈狭矣,此湿寒、湿热成痰成饮者所常有也。此人若感风寒,即近哮证矣。

气短者,热也。亦有水气射肺,非风寒之外束,非痰证之有形,乍觉呼吸至膈而止,不能下达。非全不达也,入迟出疾,不能久留于内也。所以然者,肝、肾血热,阴气不敛也。又有感受风热,肺中津液为亢气所耗,不得柔润,膻中干燥,孔窍生烟,是气管因津液而燥急,气行不能开阖匀布也。伤暑者必有此证。凡气之流行,必有津以润 之,始能开阖滑利,燥则阴虚阳亢,觉开而不得阖矣。水气射肺者,或因渴饮乍多,或因汗出乍闭,湿逼热气上冲,如火得水以沃之,非真有胶固之水饮也。更有略无所因,而脾胃不运,大便久秘,肠中浊气上蒸于肺,以致升降不利,呼吸短促者。仲景曰∶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注谓∶实为饮邪,非也,大便秘结之故也。(温病有燥屎冲膈,气喘、舌黑、齿枯者,不治。)气脱者,乃真喘也。真气离根,呼吸至胸而还,不能下达丹田,自觉气无所根据,张皇失措,摇肩俯仰,烦躁不宁,无力下吸,出多入少。此或因久咳,或因大汗、吐、下,亡血、失精,阴脱而阳无所恋矣。急则危在顷刻,缓亦不过数日。仲景曰∶少阴病,下利止,息高者是也。亦有下焦肝肾久受寒湿,渐逼命火上越,肺气不能下纳者。

其他自觉气少下陷,呼吸不足、不利,而不见喘促低昂、抬肩撼胸外形者,或禀赋不足,或脾胃有湿,或大病初愈,或过泄伤气,不可枚举,然病因大略如此,但有微甚而已。

夫气急者,气不得出也,哮之微者,非喘也。气逆者,气不得散也,近于呕哕而非呕哕,亦非喘也。气短者,气不得聚,呼吸不续,近于喘矣,以其乍见,无他证,故无伤于根本也。

三者皆病在于肺,而兼在胃。气脱者,散而不聚,升而不降,病独在肾。与前证情形迥别,本最易辨,惟夫气急之人,气逆之甚,渐至于脱者,其形想象,然病至此,真气已孤,直谓之脱亦可矣。尝诊一妇,自冬病喘,至春不愈,始延予诊。至则见其形状,非喘也,乃哮也。寒气束肺,气塞不出,日久邪深,真气内陷,便溏下气,肺中寒涎注满,真气已不能到;其脉两关以下洪大滑数,两关以上细微如丝,其肤外凉内热,重抚如焚,病患自觉头上胸中不知何处,缺少一件本体,是肺中已无生气矣;夜静昼剧,阳气孤危,其哮逼苦状,实不忍见。予谢不敏,延后一月始殁。故知邪气逼塞,非正气自脱者,虽至极危,犹可稍延时日云。

又按∶喘有三焦之辨。经云∶邪气在上,此风寒伤肺,气之不得升也;浊气在中,此湿热痰饮聚于胃,气之滞于升降也;清气在下,此寒湿之地气,从下焦脚膝之筋骨上入肝肾,直捣命门,命火不得安其宫,肺气不得归其窟,有呼无吸,此气之不得降也,是真喘也。其上二焦之病,非喘也,乃哮也。然哮亦有二,皆风寒与痰饮相结,但互有轻重耳!凡不分四时,受寒即发,发即气闭迫塞欲死,滴水不入,彻夜无眠者,此上焦之风寒重于痰饮者也,数日即愈,复如常人矣。凡春暖即愈,秋凉即发,发即呼吸短促,昼夜相等,饮食减少或如常者,此中焦痰饮,因天寒肺气不舒而激发者也。若不新感风寒,其病势未至逼急欲死也。治之之法,上焦之治,从小青龙;中焦之治,从平胃散。各随轻重而互参之。此即太阳、阳明之别也。太阳者,风寒由肺俞内侵肺络,入伤肺脘,是病起于气分,致太阳之气化不行,而后水邪上泛也。阳明者,是胃中本有湿痰,肺中久为浊气所据,天寒呼吸寒气,而肺中浊气遂结矣。一由俞络,一由呼吸,故治异也。若夫正气离根,气上不下,及胸而还,稍动即汗出,久卧又气阻,仅能伏几危坐者,命火熄,水邪肆,阴风惨淡,日色无光,是何等象耶!治之惟黑锡丹一法,差堪尝试,不敢必效也。经曰∶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此言脉也。而摩绘喘病,亦自逼真,谓其气连连直上,微有反曲耳!然则喘之为气升不降也,岂可与气塞而不得出者同称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论喘(附哮)《读医随笔》
  2. 论喘(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3. 论疮《外科枢要》
  4. 论传阳变阴之极,变病变法《医学入门》
  5. 论疮久成《疡医大全》
  6. 论传尸《华佗神方》
  7. 论疮疽所致之由《外科理例》
  8. 论初诊用药《知医必辨》
  9. 论疮疽锁口《疡医大全》
  10. 论初受气《幼幼新书》
  11. 论疮疽肿虚实法《外科精义》
  12. 论初妊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3. 论疮口《外科大成》
  14. 论初起肿疡《疡医大全》
  15. 论疮口冷涩难合《外科精要》
  16. 论初诞《冯氏锦囊秘录》
  17. 论疮疡补泻不可倒施《疡医大全》
  18. 论初病大法《济阴纲目》
  19. 论疮疡出血《疡医大全》
  20. 论出痘饮水即呛《医林改错》
  21. 论疮疡出血《外科枢要》
  22. 论臭痘《冯氏锦囊秘录》
  23. 论疮疡喘急《疡医大全》
  24. 论臭《冯氏锦囊秘录》
  25. 论疮疡疮毒入内罨《疡医大全》
  26. 论抽风不是风《医林改错》
  27. 论疮疡疮口黑晕疮内无血色《疡医大全》
  28. 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29. 论疮疡大便秘结《疡医大全》
  30. 论赤痢自小肠来《质疑录》
  31. 论疮疡大便秘结《外科枢要》

《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