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厥痉痫(附中恶五尸)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内经》论中风,皆指外中于风者,只是隐伤天地不正之气,如前所谓阴虚者,感温升之气而发病;阳虚者,感敛肃之气而发病是也。荣血耗燥,不与卫气相维,卫气衰散,无力自主,遂隐为空气暗风所持矣。张景岳毅然发“非风”之论,直指为即古之“煎厥”,其理固是,而情形究有不同。天地之间,空中转运之大气,即风也。其力甚锐,岂必拔木扬沙哉?庄子曰∶人在风中。仲景曰∶人因风气而生长。皆谓空气即风也。当中风发病时,其周身脉络皆有空气驰骤乎?其中非如厥证之专为本气内乱也。《内经》又谓∶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此“风”字与外风全不相涉,正合厥证机括。中风之风,虽亦有此亢阳之气,而其发病,究因感于空气,窜入筋脉也。故前人治法,总兼散风之意,不为无见。其与痉、厥、癫痫异者∶风为之病,其伤在筋,故有口眼 斜,肢节痿缓之象;厥之为病,其伤在气,血虚气逆,加以外寒,束于皮肤,逆气内迫上奔而发病也,故气复即醒,醒即如常,而无迁延之患,以其在气分故也。但正当气逆之时,血未尝不随之而逆,故昏不知人。其形静者,气机窒塞之甚也。其有放血而愈者,邪不在血,血未瘀败也;若血败而色全黑,及血瘀而放不得出者,死矣。癫痫之病,其伤在血,寒、热、燥、湿之邪,杂然凝滞于血脉,血脉通心,故发必昏闷,而又有抽掣叫呼者,皆心肝气为血困之象,即所谓天地之疾风是也。厥有一愈不发,癫痫必屡发难愈者,正以在血故也。《内经》谓厥成为癫疾。气病日久,亦将滞入血脉也。痉之为病,亦伤在筋,而暴因风、寒、湿之外邪,其来也骤,筋中之本气未亏,故证见邪正格拒之象,而愈后并无似中风之余患也。一为筋中之血虚,而暗风走之;一为筋中之气滞,而外邪持之也。其热病血不养筋而痉者,乃转筋之败证,血竭气衰,但略见口噤、齿、螈 ,而无脊反、头摇目赤、格拒之象也。中恶客忤而卒死者,即厥也。但所感或挟空中秽恶之气,故其治或放血,或汗,或下,皆以泄气血中有余之邪也。要之,此四病者,虽有病机病体之不同,而吾有一言以该之,归于调肝也。经谓十一脏取决于胆,肝胆一气也。

肝胆之气充足条畅,嘘吸停匀,其根不空,其标不折,断不致有仓皇逆乱之事。故治法虽各因其脏,各因其气,而总必寓之以调肝。肝者,贯阴阳,统血气,居贞元之间,握升降之枢者也。木曰曲直,肾阴不燥,则肝能曲而藏,而心得下交;脾阳不陷,则肝能直而伸,而心得外照。世谓脾为升降之本,非也。脾者,升降所由之径;肝者,升降发始之根也。

又有所谓五尸者、飞尸、伏尸、遁尸、风尸、疰尸。其发也,或目光一眩而厥仆,或身上胸内一处急痛,如刺如裂,瞬息攻心,而即厥仆。或怒而发,或忧而发,或劳而发,或惊而发,或食恶味而发,或闻秽气而发,或入庙、入墓、问病、见尸、见孝服而发,或闻哭而发,或自悲哭而发,或见血而发,或遇大风骤寒而发。此皆风、寒、燥、湿杂合之邪,刺入血脉,内伤五脏之神也。自古医书,未有确指病根者,以泰西医说考之,乃逆气鼓激,恶血上攻于脑也。其先痛而后厥者,由脑气筋而渐感于脑也。所谓脑气筋者,如脂如膜,发原于髓,资养于血。故邪伏于营血之分而不散,以致血络有变,一经外有所触,感动其邪,与血相激,其机如电之迅而病作矣。《内经》曰∶血气者,人之神也。又曰∶血者,神气也。故血乱而神即失常也。此皆痼疾,与癫痫同类。治之总以疏肝、宣心、濡血、搜筋为法;肝气舒、心气畅、血流通、筋条达、而正气不结,邪无所容矣。其用药,大致多生津、化瘀也。津充则五脏皆润,瘀行则百脉皆通。而古书只有祛痰、理气之议,宜其百无一效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风厥痉痫(附中恶五尸)《读医随笔》
  2. 风厥辨《叶选医衡》
  3. 风厥劳风《类经》
  4. 风厥《医述》
  5. 风厥漉汗《灵素节注类编》
  6. 风厥《中医词典》
  7. 风蹶《华佗神方》
  8. 风厥《圣济总录》
  9. 风科《中医名词词典》
  10. 风菊茶《茶饮保健》
  11. 风科《中医词典》
  12. 风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13. 风咳《中医词典》
  14. 风疽门主方《疡医大全》
  15. 风口《圣济总录》
  16. 风疽候《诸病源候论》
  17. 风口方九首《外台秘要》
  18. 风疽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9. 风口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0. 风疽《外科心法要诀》
  21. 风口候《诸病源候论》
  22. 风疽《证治准绳·疡医》
  23. 风口噤《圣济总录》
  24. 风疽《医宗金鉴》
  25. 风口噤方一十首《外台秘要》
  26. 风疽《中医词典》
  27. 风口噤候《诸病源候论》
  28. 风疽《圣济总录》
  29. 风狂《圣济总录》
  30. 风痉候《诸病源候论》
  31. 风狂《扁鹊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