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三禁辨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旧说谓∶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故邪在少阳,禁汗、吐、下。此说相沿已久,不知始自何人,而不知其不通之甚也。夫五苓泻太阳之腑,承气泻阳明之腑,若少阳胆腑,诚无如此泻法矣。若少阳之经,本与诸经之气相通,何得谓无出无入耶?吐、下无涉于经,禁之可也;汗乃通经之事,而何以禁之?然则仲景不径用桂枝麻黄者,何也?盖尝思之,少阳之经,行身之侧,为人身之奥区。凡人之身,前后部位大,则气力大;两侧部位小,则气力小。

百药下咽,皆藉膻中大气以营运之。今两侧为身之奥区,药力总是先行太阳、阳明,而后缓达少阳,如此则用药者,亦当以缓法行之。若径用麻、桂性急之药,则直走太阳、阳明,汗先出而少阳仍未到也,正气又已衰矣。故用柴胡性缓之药,又以人参柔缓者监制之,半夏下降者疏通之,无非缓缓横撑之意也。故知少阳非忌汗也。忌急汗出,缓撑微降,斯药力旁渗而达于少阳之经,邪乃得汗而解矣。不但此也,经谓∶邪在胆,逆在胃,善呕苦汁,温温欲吐。(温温,当作愠愠。)是邪在少阳,其气上逆,本自欲吐,治以柴胡半夏,降其逆气。

故不得比于胃中夹食,温温欲吐者,当遂吐之也,吐之则气愈上逆而不降矣。是禁吐,亦非因胆腑之无出无入也。邪在少阳之经,每于手少阳三焦之腑,其气相通,故少阳有心胸痞满,即属于三焦矣。治法虽不用硝、黄,而必以黄芩黄连、半夏理其痞结,以其邪在气分故也。若有痰涎有形之邪,结于胸胁,则大陷胸、大柴胡,以及栝蒌薤白、旋覆代赭,此皆少阳三焦之治也,亦何尝不用下耶?大抵六腑惟胆腑之体同于五脏,五脏受邪,皆因六腑牵累,若直伤其脏即死矣。胆之受邪,亦因胃与三焦之牵累,若直伤胆,亦无治矣。故五脏受邪,治在六腑;胆腑受邪,治在胃与三焦。即如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皆胃实以致胆横也。由此观之,缓汗微降,治胆之经,而陷胸、硝黄之通胃与三焦者,实以治胆之腑也。

按陶节庵曰∶伤寒因下早而成满硬痛者,为结胸;未经下者,虽满闷,不硬痛,此为痞气,属少阳部分,宜从缓治,不宜峻利。观此则予之前说,非杜撰矣。再邪伤太阳、阳明,则正气辟易,积于两侧,稍久,邪势张大,渐入两侧,则有邪正分争之势矣。故时时作呕者,上下相争也;往来寒热者,表里相争也;身重胁痛,不能转侧者,正气为邪气所逼,僻处偏隅,而不流利通行也。此皆邪在于经之事,若胸胁痛胀,则入里而在胃与三焦矣,均无与胆腑之本体也。(此论邪入少阳之经脉部位也。)又按∶胆主津液,凡邪伤津液,即属少阳,不必入于身侧之经也。故胸满、惊烦、往来寒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津液伤则气机不利也;或热入血室,昼日明了,夜则谵语者,津液伤则血分受灼也。小柴胡乃养荣之方,生津益荣以托邪也。胡玉海论阳明下证有云∶须先使邪气浮动,毒不粘连于肝,乃可用大承气下之。此即少阳禁下之义也。明于津虚、血燥之义,则少阳之所以三禁,与其所以有热入血室证,俱了然矣。少阳坏证为多者,津液伤则血失所养,易为热邪所灼败也。(此论邪伤少阳之所化功用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少阳三禁辨《读医随笔》
  2. 少阳入阳明腑证《伤寒说意》
  3. 少阳少阴《伤寒指掌》
  4. 少阳篇正误《医宗金鉴》
  5. 少阳时相要义《思考中医》
  6. 少阳篇三阳合病之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7. 少阳枢病《思考中医》
  8. 少阳篇 计二方《伤寒恒论》
  9. 少阳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10. 少阳篇《伤寒医诀串解》
  11. 少阳太阴《伤寒指掌》
  12. 少阳篇《伤寒恒论》
  13. 少阳提纲《医述》
  14. 少阳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15. 少阳头痛《中医词典》
  16. 少阳脉证《医宗金鉴》
  17. 少阳为枢《中医词典》
  18. 少阳脉《中医词典》
  19. 少阳维《中医词典》
  20. 少阳连太阳经证《伤寒说意》
  21. 少阳问答二《伤寒寻源》
  22.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伤寒心法要诀》
  23. 少阳问答三《伤寒寻源》
  24.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医宗金鉴》
  25. 少阳问答一《伤寒寻源》
  26. 少阳厥阴《伤寒指掌》
  27. 少阳相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8. 少阳厥《中医词典》
  29. 少阳相火《四圣心源》
  30. 少阳痉《中医词典》
  31. 少阳相火《医学摘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