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同形同病
寒热同形者,寒极似热,阴寒逼其微阳外越也;热极似寒,所谓热深厥深也。更有久服温补,清浊混处,畏寒异常,攻以寒下之剂,而阳达寒退者。前人之名论、治案伙矣。同病者,真寒、真热二气并见也。如伤寒大青龙证,是寒束于外,卫陷于内,而化热也。其人必胃热素盛者。太阳中 ,是先伤于暑,后伤冷水,乃寒热两感之病也。《内经》论疟,义亦如此。此表寒里热也。须辨其浅深轻重,气分血分,而分治之。表热里寒,则有内伤生冷,外伤烈日,发为霍乱者;瓜果酒肉,杂然并食,发为痢疾者。至于上热下寒,是肺热肾寒,内虚之病也;亦有下受寒湿,逼阳上升者;前人皆有名论。独有上寒下热,真阳怫郁之证,近日极多。其脉沉之见滑,或兼大;浮之见弦,或兼细。其病因,或由久受湿寒,阳气不得流通,或因微热,过服清肃之剂。每怪前贤,绝无论及,及读许叔微破阴丹一案,乃深叹其独具只眼也。又有气寒血热、血寒气热之辨,即仲景荣寒卫热、卫寒荣热之事也。血热则脉形缓大,气寒则起伏不大而无力,血寒则脉形紧小,气热则来势盛大而有力矣。此亦前人之所未及也,惟叶天士通络之说,于此等病治法甚合。吾每窃取而用之,其效殊捷。又有其人本寒而伤于热,及本热而伤于寒,日久往往与之俱化。若初起未化,与邪盛而不化者,其治法须仿《内经》治胜安伏之义,恐得药后复化也。

- 寒热同形同病《读医随笔》
- 寒热死生《伤寒悬解》
- 寒热同形同病(案)《读医随笔》
- 寒热顺逆《内经博议》
- 寒热往来《中医名词词典》
- 寒热舒肝篇《外经微言》
- 寒热往来《圣济总录》
- 寒热手法《子午流注说难》
- 寒热往来《中医词典》
- 寒热似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寒热往来《伤寒捷诀》
- 寒热食不消《幼幼新书》
- 寒热往来《经验麻科》
- 寒热胜负《四圣悬枢》
- 寒热往来《幼幼新书》
- 寒热篇《景岳全书》
- 寒热往来《医述》
- 寒热疟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往来《证治准绳·幼科》
- 寒热能食不生肌肉《幼幼新书》
- 寒热往来《证治准绳·疡医》
- 寒热门汤类《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寒热往来《幼科释谜》
- 寒热门《张氏医通》
- 寒热往来《丹溪手镜》
- 寒热脉紧证十三 阳明六十四《伤寒悬解》
- 寒热往来《广瘟疫论》
- 寒热脉紧《伤寒说意》
- 寒热往来腹痛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瘰疬《黄帝内经太素》
- 寒热往来候《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