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嚏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金匮》痰饮篇曰∶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徐注曰∶肝与少阳胆为表里,所以主半表半里者,水气乘之,阴寒内束,故少阳气上出,冲击而嚏,如伤风然。喻注曰∶火气冲鼻,故嚏也。按《内经》肾主嚏,故凡太阳伤寒,寒气深入,随督入脑,为热所击,则嚏矣。太阳与督,即少阴之部也,其脉皆与脑通。嚏者,寒热相激,逐于脉中,致脉内作痒,痒即突出。徐曰寒束,喻曰火冲,其义一也,惟不言肝肾相通,而牵说少阳,殊属无稽。夫肝水见嚏者,肝寒感于肾也。且嚏之来路有二∶因寒束肺窍,热气撩于肺中而上冲者,其气发于胸中,上过上 之内,而下出于鼻也;因寒束督脉,热气激于脊膂而上冲者,其气起于腰俞,循脊上出脑顶之巅,而下出于鼻也。一缕寒邪,孤行气脉,而不为正气所容,故冲击而出也。本属微邪,不足为病,然见有早起,必嚏数十次,无间寒暑,而寒天较甚,妇人妊娠尤为有碍,此不得为微邪矣。治法宜仿肝水例,宣达肝与膀胱之阳,与肺气相接,使水邪下伏,宿寒外攘,即止。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论嚏《读医随笔》
  2. 论嚏《虚损启微》
  3. 论天地六气《古今医统大全》
  4. 论体盛绝孕治法《寓意草》
  5. 论天符《古今医统大全》
  6. 论陶节庵《伤寒寻源》
  7. 论天癸非精血《质疑录》
  8. 论汤洗法《疡医大全》
  9. 论天泡疮《外科枢要》
  10. 论汤散丸《苏沈良方》
  11. 论调经大法《济阴纲目》
  12. 论痰饮咳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 论调经当抑气《济阴纲目》
  14. 论痰饮不孕《济阴纲目》
  15. 论调经先去病《济阴纲目》
  16. 论痰积用吐下《济阴纲目》
  17. 论调气《景岳全书》
  18. 论痰病类伤寒香港脚类伤寒《质疑录》
  19. 论调养《冯氏锦囊秘录》
  20. 论太阴元精《苏沈良方》
  21. 论同身寸《针灸资生经》
  22. 论太少气运相临同化《古今医统大全》
  23. 论同天符同岁会《古今医统大全》
  24. 论胎孕《知医必辨》
  25. 论童壮《广嗣要语》
  26. 论胎肖(胎教七)《宜麟策》
  27. 论瞳子散大《原机启微》
  28. 论胎死腹中《济阴纲目》
  29. 论痛《黄帝内经·灵枢》
  30. 论胎属十二经所养《济阴纲目》
  31. 论痛《灵枢悬解》

《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