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部证治(计五证)
筋脉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
□
乳房内结一块,红肿热痛,大则言痈,小则言疖,由忿怒郁结,或多食浓味,致厥阴之气不醒消丸一服酒送,以止其痛,外贴洞天膏。如溃久,或老年人气血衰伤,脓出反痛,恶寒发热者,须用八珍汤补之自愈。
开结散
上为末,每服五钱,热陈酒调服。专治乳痈乳疖,一服即消。
又方(存验。)
上为末,黄糖拌陈酒冲服,醉,盖取汗。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八珍汤(通用二十五。)
□
乳房结肿一块,皮色不异,坚硬木痛,治法同流注。倘遇溃烂之甚者,按溃烂不敛治法,七日后接服大枣丸,日服收功。
大枣丸(通用五十五。)
□
吹乳者,所乳之子,口气 热,含乳而睡,热气鼻风吹入乳孔,气逆乳凝,遂致结肿。
于初起前乳痈治法。
□
乳岩者,于乳房结成隐核,大如棋子,不痛不痒,肉色不变,多由忧郁患难惊恐,日夕累积,至此则不可救矣。须于初起时用犀黄丸,每服三钱,酒送下,十服即愈。或用阳和汤加土贝母五钱,煎服数剂,即可消散。如误服寒剂,误贴膏药,定致日渐肿大,内作一抽之痛,已觉迟治。再若皮色变紫,难以挽回,勉以阳和汤日服,或犀黄丸日服,或二药早晚兼服,服至自溃而痛,则外用大蟾六只,每日早晚取蟾破腹连杂,将蟾身刺数十孔,贴于患口,连贴三日,内服千金托毒散,三日后,接服犀黄丸、十全大补汤,可救十中三、四。如溃后不痛而痒极者,无一毫挽回,大忌开刀,开刀则翻花,万无一活,男女皆然。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阳和汤(通用五。)
千金托毒散(通用三十八。)
十全大补汤(通用二十六。)
□
此乃怪证也,亦偶有之。产后两乳伸长,形如鸡肠,垂过小腹,痛难刻忍。急用芎、归各一归入炉慢火烧,令妇伏于桌上,口鼻吸烟,如药尽未痊,再如前法煎服熏吸,便可缩上。倘不能复旧,即取蓖麻子粒,冷水磨涂头顶,其肠即缩,实时洗去乃愈。但日后再产复发,万无救矣。
按乳悬其痛难忍,原系怪证,至危之病也。是胃虚血燥而致,用解悬汤,时服救之,外用芎、归各一斤切大块,产妇面前熏吸。
有人左乳内忽大如桃,不觉痛痒,色亦不赤,身体发热,形渐瘦损,此肝木不舒,痰气郁结。用加味消遥散,服十剂愈。
解悬汤
人参(二两) 当归身(四两) 川芎(二两) 荆芥(三钱) 益母草(一两三钱) 麦冬(一两) 炮姜(一钱)
水煎,连服四剂而乳头收,再四剂全愈。
加味消遥散
柴胡(二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三钱) 陈皮(五钱) 甘草(一钱) 白术(三钱) 茯神(三钱) 人参(一钱) 川芎(一钱) 栝蒌(三钱) 半夏(三钱)
水煎服。
和乳汤(治吹乳。)
贝母(三钱) 花粉(三钱) 当归(一两) 蒲公英(一两) 生甘草(二钱) 穿山甲(土炒,研,一钱五分,或二钱)
水煎服,一剂乳通,肿消。

- 乳部证治(计五证)《外科证治全书》
- 乳部《本草易读》
- 乳齿《中医词典》
- 乳不浮肿《医门补要》
- 乳出《景岳全书》
- 乳哺口诀《女丹合编选注》
- 乳出《竹林女科证治》
- 乳哺(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乳出《妇人规》
- 乳哺《证治准绳·幼科》
- 乳疮《孙真人海上方》
- 乳哺《医述》
- 乳疮《急救广生集》
- 乳哺《中医词典》
- 乳疮候《诸病源候论》
- 乳病论列总方《景岳全书》
- 乳吹《中医名词词典》
- 乳病《万病回春》
- 乳吹《胎产秘书》
- 乳病《古今医鉴》
- 乳吹《奇效简便良方》
- 乳病《寿世保元》
- 乳吹秘方《华佗神方》
- 乳病《续名医类案》
- 乳吹乳痈《奇效简便良方》
- 乳饼面《食疗方》
- 乳吹乳滞方《回生集》
- 乳饼面《饮膳正要》
- 乳毒乳吹《奇效简便良方》
- 乳饼《饮食须知》
- 乳妬《中医词典》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