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疟邪在阴则静,遇阳则动。腑居身中阴分,邪客于腑,与卫阳有时相失而不遇,故间二日或数日一发,名为三阴疟也。盖卫气行于阳,其气旺,行于阴,其气衰,不能冲动邪气,邪气蓄积数日,与元气俱旺,则病发。故邪在阳分则浅而从汗泄,为易愈;邪在阴分则深,为难愈也。邪乘阳则热,热甚则渴,不甚亦不渴;邪乘阴,不热而不渴;或乘阳而挟湿邪,虽热亦多不渴,或口燥而不欲饮者,湿遏阳气,津液不升也。

- 三阴疟《灵素节注类编》
- 三阴疟《中医词典》
- 三阴疟《冷庐医话》
- 三阴疟《中医名词词典》
- 三阴疟秘方《华佗神方》
- 三阴论《古今医彻》
- 三阴热病《医述》
- 三阴痉《中医词典》
- 三阴入脏《四圣悬枢》
- 三阴痉《中医名词词典》
- 三阴三阳《思考中医》
- 三阴经热病论《伤寒大白》
- 三阴三阳标本分治一首(同前)《医经国小》
- 三阴经疟《医述》
-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古今名医汇粹》
- 三阴经寒病论《伤寒大白》
- 三阴三阳传病证《伤寒总病论》
- 三阴经分传经直中《伤寒捷诀》
- 三阴三阳传入歌《伤寒百证歌》
- 三阴交血出《古今医统大全》
- 三阴三阳歌《针灸聚英》
- 三阴交《针灸学》
- 三阴三阳脉证《伤寒六书》
- 三阴交《中医词典》
- 三阴三阳名义二《读医随笔》
- 三阴交《针灸大成》
- 三阴三阳名义三《读医随笔》
- 三阴煎(新方)《虚损启微》
- 三阴三阳名义一《读医随笔》
- 三阴合病伤寒《轩岐救正论》
- 三阴三阳幽明分至《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