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死证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灵枢·热病篇》曰∶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两手之脉名气口,主五脏之阴,颈旁动脉名人迎,主六腑之阳,义详十二经络篇。热病三日,气口静而人迎躁者,阳热之邪盛于阳经也。盖人迎为阳明之脉,阳明行气于三阳,故当治诸阳经,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再实其阴气,以补其不足。如身热甚,而气口、人迎之脉皆静者,脉证不合,本元气败,不能与邪争,故脉反静,为死之征,不可妄治也。如其可以治者,急取之,若不汗出,则通腑以泄之可也。五十九刺者,经穴针法,详针灸篇,不录。

热病七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脉口即气口,又名寸口,动喘而短者,短为肺脉,邪入手太阴肺经,故刺手大指间肺经之井穴。脉口动喘,其人迎亦必躁盛可知,热病七八日之久,故当急刺也。

热病七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脉微小及代,皆邪热深陷而元气脱,故溲血口干,而死之速也。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此即精却而邪胜者也,故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出者,勿腠刺之。

热病七八日而脉不躁,邪气深沉之象,或躁而不散数,其元气尚未败,三日中或得汗解。如三日不汗,其元气败而邪更深,四日必死矣,凡此等日久未曾汗出者,多是死证,勿妄治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死证《灵素节注类编》
  2. 死证《证治准绳·幼科》
  3. 死证《灵素节注类编》
  4. 死证《医学入门》
  5. 死证《脉诀汇辨》
  6. 死证《伤寒说意》
  7. 死证二 厥阴三十二《伤寒悬解》
  8. 死证《伤寒说意》
  9. 死证二 少阴三十一《伤寒悬解》
  10. 死证《景岳全书》
  11. 死证六 厥阴三十六《伤寒悬解》
  12. 死诊《医门补要》
  13. 死证六 少阴三十五《伤寒悬解》
  14. 死诊《伤科大成》
  15. 死证七 厥阴三十七《伤寒悬解》
  16. 死盐法《古今医统大全》
  17. 死证日数歌《景岳全书》
  18. 死血痛《金匮翼》
  19. 死证三 厥阴三十三《伤寒悬解》
  20. 死血痛《明医指掌》
  21. 死证三 少阴三十二《伤寒悬解》
  22. 死硝法《古今医统大全》
  23. 死证四 厥阴三十四《伤寒悬解》
  24. 死现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25. 死证四 少阴三十三《伤寒悬解》
  26. 死亡之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7. 死证五 厥阴三十五《伤寒悬解》
  28. 死亡预测《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9. 死证五 少阴三十四《伤寒悬解》
  30. 死亡率《预防医学》
  31. 死症辨《幼科铁镜》

《灵素节注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