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绝脉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人身阴阳气血,升降流行,循环不已,与天地同其造化。其升而出,以现于脉者为至,为阳;其降而入,为去,为阴。其来去之形,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沉者为阴,浮者为阳。此阴阳之纲,必参悟其神理,指下方能辨别也。如上所云胃气脉者,其来去出入,必舒徐和缓,其部不浮不沉,其动不迟不数,如是则阴阳和平而无病,否则即为病脉。察其不调之处,乃为病之所在,若其本元败,真脏脉现而无胃气,可决其死期,如经所云者。

- 五脏绝脉《灵素节注类编》
- 五脏井荥俞经合歌《刺灸心法要诀》
- 五脏绝死《丹溪手镜》
- 五脏井荥俞经合歌《医宗金鉴》
- 五脏绝证《脉诀汇辨》
- 五脏见症《医门补要》
- 五脏绝症《医门补要》
- 五脏见证《证治准绳·幼科》
- 五脏咳证《灵素节注类编》
- 五脏及胃疟方六首《外台秘要》
- 五脏克绝《古今医统大全》
- 五脏及身体热候《诸病源候论》
- 五脏苦欲补泻《中医词典》
- 五脏积聚《备急千金要方》
- 五脏苦欲补泻解《目经大成》
- 五脏化液《中医词典》
- 五脏苦欲补泻论《冯氏锦囊秘录》
- 五脏化液《中医名词词典》
-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汤液本草》
- 五脏互根篇《外经微言》
- 五脏苦欲论《内经博议》
- 五脏横病候《诸病源候论》
- 五脏劳论一首《外台秘要》
- 五脏各有所司《推拿抉微》
- 五脏六腑《医学集成》
- 五脏歌《脉诀刊误》
- 五脏六腑《针灸聚英》
- 五脏疳《幼科释谜》
- 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医学启源》
- 五脏伏敌喜伤诸病论《幼科折衷》
- 五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旁通法《普济方·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