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平病死之脉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如连珠琅 者,现于指下,圆活柔和,如钩下曲而上圆,是有胃气者,名钩脉。盖心火旺于夏,两手之脉微有钩象,为有胃气之平脉也;若喘喘连属者,其情势急促,其中微曲,则不调达,此心火郁逆而病也;前曲后居,如操带钩者,其来也上浮如钩头之圆而坚硬,故曰前曲,其去也下沉如钩身之长而不转,故曰后居,是心之真脏脉也,故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厌厌聂聂者,众苗秀齐貌;如落榆荚者,轻浮和缓貌。皆形容浮涩,而和缓有胃气之象,名毛脉也。以肺金旺于秋,阳气之初降,故轻按浮短涩者,收敛之象,重按和缓,为有胃气,无病之平脉也;不上不下者,涩甚也,如循鸡羽者,浮涩虚软也,此肺气郁而且伤,液枯气耗之病也;如物之浮者,全在浮部,下无根也,如风吹毛者,应指散乱,毫无鼓动之力,此肺气将绝之真脏脉也,故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招招,犹迢迢也,应指虽软弱,而源流绵远也;如揭长竿末梢者,如高揭长竿,其末梢细长而柔软,名弦脉也。盖肝木旺于春,阳气初升,阴气尚盛,长者,阳象,弦软,阴象,此有胃气之平脉也;若盈实而滑,则乏柔和之象而阳亢,故如长竿之直而不软,滑者,阳化火也,是肝气横逆为病;然其滑,尚有流动之象,倘如新张弓弦之紧急硬劲,则无胃气之真脏脉也,故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和柔相离者,阴阳相等,来去从容也;如鸡践地者,至数调匀,脉路清楚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土旺四季,而居五行之中,故其和缓,为无病之平脉也;若脉来实而盈数,则少柔和,其气太过,如鸡举足者,数而至数不匀,必有邪积之脾病也;若脉锐坚,如乌喙,如鸟距,是绝无中和之气,或如屋漏,忽连续而来,忽久歇一滴,或如水流,去而不返,此皆本元败而脾气竭,故为死脉也。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此之喘喘累累如钩,形似心脉,而实不同。心脉阳旺而升,现于浮部,按之软散,外阳内阴,离之象也;肾脉阴盛阳伏,现于沉部,轻按软弱,重按有力而滑,外阴内阳,坎之象也。此有胃气,无病之平脉也;若来如引葛者,至数模糊不清,其阴阳不调,故按之益坚,无柔缓之气,则为肾病也;发如夺索者,如两人夺一索,互相牵掣,亦如引葛无绪,而如索之强硬,故如弹石之辟辟,绝无柔和之气,是真脏之死脉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辨平病死之脉《灵素节注类编》
  2. 辨脾胃升降《吴医汇讲》
  3. 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诊家正眼》
  4. 辨脾胃脉《诊脉三十二辨》
  5. 辨奇经脉《脉诀刊误》
  6. 辨脾实热虚热《幼科铁镜》
  7. 辨脐风《推拿抉微》
  8. 辨脾湿《幼科铁镜》
  9. 辨脐风《幼科铁镜》
  10. 辨皮色不胜四时之风篇《形色外诊简摩》
  11. 辨脐上下《医学摘粹》
  12. 辨皮毛肌肤《医理真传》
  13. 辨起居性情《医理真传》
  14. 辨皮肤《医学摘粹》
  15. 辨气《广瘟疫论》
  16. 辨捧心痈痰论《疡科心得集》
  17. 辨气少气盛《内外伤辨》
  18. 辨赔赈散等方《松峰说疫》
  19. 辨气血虚实证《医宗金鉴》
  20. 辨呕吐哕证《幼科心法要诀》
  21. 辨气血虚实证《痘疹心法要诀》
  22. 辨呕吐哕呃逆咳逆噫气《松峰说疫》
  23. 辨轻重《冯氏锦囊秘录》
  24. 辨女子癸水行后又不行眼目红肿生云翳赤丝手指足拘挛论《眼科阐微》
  25. 辨岖吐哕证《医宗金鉴》
  26. 辨疟疾(附阴虚似疟)《幼科铁镜》
  27. 辨缺盆疽痈胛痈论《疡科心得集》
  28. 辨疟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29. 辨热病二《伤寒寻源》
  30. 辨脓窠疮黄水疮论《疡科心得集》
  31. 辨热病一《伤寒寻源》

《灵素节注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