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应四时十二月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素问·阴阳别论》帝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矣。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四经应四时者,肝经应春,心经应夏,肺经应秋,肾经应冬,脾土应四季,在其中矣。十二从者,手足三阴三阳,共十二经,相从周流于一身,如十二月之周行成一岁,终而复始也。脉理之要,别其阴阳,能知其阴,即知其阳,能知其阳,即知其阴。何也?盖阴阳之气相合,外行经络,内行脏腑,循环不已,而五脏皆禀胃脘阳和之气,其一脏遍含五脏之胃阳,故五五有二十五阳。脏为阴,腑为阳,所以谓阴者,真脏孤阴之气也。

真脏脉现,则本元败,败必死矣。所以谓阳者,胃脘之阳也,胃为阳土,其能纳水谷,化精微,生气血者,实由先天元阳蒸腾之力,故得阳生阴长,气血和平,而脉象柔缓调匀,是为胃气,故脉有胃气则生;若胃阳败,则孤阴真脏之脉现,如弦钩毛石而但急强散乱,绝无和缓之气,则死矣。是故能别其胃肠之和否,可知其病处,如弦多胃气少,病在肝之类也;能别其孤阴真脏脉,可知死生之期,如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之类也。三阳经脉上头,三阴经脉止于手,而阴阳通贯周流则一也。故能知阳可以知阴,知阴可以知阳。辨其阳脉之太过不及,可知病有宜忌之时,如春夏人迎微大为宜,反小为忌,秋冬微小为宜,反大为忌;辨其阴脉之逆顺,可知死生之期,如肝病遇木旺时可生,遇金旺时则死之类。如是谨记熟悉阴阳生化、五行生克之理,则辨别自明,无须与庸众谋议,徒滋惑乱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经脉应四时十二月《灵素节注类编》
  2. 经脉相行篇《外经微言》
  3. 经脉应天地呼吸分补泻《类经》
  4. 经脉系统《中医基础理论》
  5. 经脉长短《针灸素难要旨》
  6. 经脉统论《普济方·针灸》
  7. 经脉正别《黄帝内经太素》
  8. 经脉统论《圣济总录》
  9. 经脉之本《景岳全书》
  10. 经脉说《古今医统大全》
  11. 经脉之本《妇人规》
  12. 经脉气血多少歌《针灸大全》
  13. 经脉直指《医效秘传》
  14. 经脉起止《四圣心源》
  15. 经脉终始《此事难知》
  16. 经脉皮部《黄帝内经太素》
  17. 经脉终始篇《外经微言》
  18. 经脉流注一首(同前)《医经国小》
  19. 经脉诸脏病因《景岳全书》
  20. 经脉流注《经穴汇解》
  21. 经脉诸脏病因《妇人规》
  22. 经脉流注《针灸素难要旨》
  23. 经目屡验良方《上池杂说》
  24. 经脉连环《黄帝内经太素》
  25. 经内镜直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6. 经脉类论列总方《景岳全书》
  27. 经逆赤肿《中医词典》
  28. 经脉孔穴起止图说《金针秘传》
  29. 经逆赤肿《张氏医通》
  30. 经脉厥《黄帝内经太素》
  31. 经逆上行《宁坤秘籍》

《灵素节注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