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热厥寒厥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素问·厥论》帝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阴阳之气根于肾,肾者足少阴也。其气由脏腑出于经脉,升降流行,仍归于脏,循环不休。如气有偏倾,则升降不调,而经脉郁闭,阴阳相格,不得交通,乃为厥逆。以其根于足少阴经,故厥起于足,阳衰为寒厥,阴衰为热厥也。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阴脉集于足下而聚足心,足心肾经之涌泉穴也。足三阴经行于趾内,足三阳经行于趾外,而阴阳之气,交接于指尖,互相通和而流行者,阳气胜则溢于阴位,故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阳气行于指表者不热,而阴气行于指里者独寒,以阴气集膝下而聚膝上,故寒不从外,而从五指之内上于膝,其阴盛阳衰可见矣。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太阴、阳明,统一身之阴阳,而阳明又主润宗筋者也。男女皆有宗筋,而聚于前阴,为太阴、阳明之所会合者也,故一身阴阳之气,亦聚会于此,以为生育之本也。人身与天地协议气化者,故春夏则阳升而多,阴降而少;秋冬则阴升而盛,阳降而衰。此人本质强壮,恃强妄作,秋冬阳气本衰而又伤之,夺其所用,迨冬至阳将升,与阴上争而不能复其元。上争者,如剥卦,剥必转复,阴阳方和。阳气既夺,不能复则不能应时升旺,其精气散溢而反下泄,阴邪之气,乘虚上僭,夫阴阳和平之元气,因中敷布而达外者也,阳气衰,则不能敷布渗营其经络,而阳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皆寒,而为厥逆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 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络脉属卫,卫为阳;经脉属营,营为阴。酒气 悍助卫,故络脉满而经脉虚也。营卫之气出于脾胃,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侵入而胃不和,胃不和则水谷精气耗竭,而不营运于四肢也。此由醉饱欲火劫烁阴精,阳气变成邪热,聚于脾中不散,脾主肌肉,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肾阴之气因而日衰,邪阳之气独胜,故手足之热尤甚于身,名为热厥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热厥寒厥《灵素节注类编》
  2. 热厥《中医词典》
  3. 热厥手足热《医学纲目》
  4. 热厥《傅青主男科》
  5. 热厥头痛《中医词典》
  6. 热厥《中医名词词典》
  7. 热厥头痛《儒门事亲》
  8. 热灸《中医词典》
  9. 热厥头痛《金匮翼》
  10. 热痉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1. 热厥下利证二十九 厥阴三十《伤寒悬解》
  12. 热痉《中医词典》
  13. 热厥心痛《中医词典》
  14. 热结胸《中医词典》
  15. 热厥心痛《明医指掌》
  16. 热结小便不利《症因脉治》
  17. 热厥心痛《金匮翼》
  18. 热结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19. 热蹶《华佗神方》
  20. 热结下焦《中医词典》
  21. 热咳秘方《华佗神方》
  22. 热结下焦《中医名词词典》
  23. 热可制寒《中医词典》
  24. 热结膀胱腹胀《中医词典》
  25. 热渴《幼幼新书》
  26. 热结膀胱《中医词典》
  27. 热渴候《诸病源候论》
  28. 热结膀胱《中医名词词典》
  29. 热烂《中医词典》
  30. 热结旁流《中医词典》
  31. 热劳《圣济总录》

《灵素节注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