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脉象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绝而至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此表五脏脉象之神理也。五脏具五行之性,而五行由阴阳气化,流行生旺,而成形象,故五脏之气现于脉者如此。鼓一阳者,脉形之鼓动,如《阴阳离合论》所云∶搏而勿浮,命一阳也,钩者,阳升多,阴降少,阳升则浮出,阴降则沉入,故其形如钩之微曲向下,动转圆活而主夏,心之脉象也;鼓一阴者,如所云∶搏而勿沉,命一阴也,毛者,阳微降,阴微升,阳降则收肃,阴升则微鼓,故如毛之在皮,浮而柔软,主秋,肺脉之象也,鼓阳胜急者,鼓动之阳较胜而略急,如弦线,乃阳初升,主春,肝脉之象也;鼓阳绝而至者,轻按其鼓动之形,绝无阳象,重按而纯阴气至,其阳下伏,如石沉水也,主冬,肾脉之象也;夫阴阳升降出入,是二气相交相生,必由中土经过,互相往来,如水之溜,故言阴阳相过曰溜,即脾胃之脉象也。溜者,中和柔缓之象,现于弦钩毛石之中,乃为胃气无病之脉,犹土旺四季而不独主一时,故曰其善处不可得见,以其在心肾肺肝之中也。

《灵枢·根结篇》曰∶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以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营行脉中,阴阳十二经脉流行,凡一昼夜五十周于身,以营运五脏之精气,而五脏皆受水谷之精气充养者也,故持其寸口之脉,数其至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其气周行五脏,而不歇止也。如五十动外,及五十至内,或有歇止无一定,而迟者名结脉,数者名促脉,皆为气血郁滞之病,非死脉也。若歇止有定数,名代脉,以其气竭,不能接续,如经所云一脏以至五脏无气,可决其死期之长短也。虽不歇止,而乍数乍疏,此脾败之真脏脉,主死。因脾为中土,代行各脏之气于周身,故其本脉名代,是和缓而不歇止,若脾败不能行气于各脏,五十至内歇止而有定数,如欲求人代己,故名代脉,主死。同名代脉,其取义各不同也。其有言少阳之至,乍数乍疏者,因少阳阳气初升,未能调畅,是时令之旺脉,非彼之死脉。是故脉名同而义多不同,皆当辨别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五脏脉象《灵素节注类编》
  2. 五脏脉所属《备急千金要方》
  3. 五脏脉诊《黄帝内经太素》
  4. 五脏脉《古今名医汇粹》
  5. 五脏命分《黄帝内经太素》
  6. 五脏六腑之海《中医词典》
  7. 五脏募穴《针灸易学》
  8. 五脏六腑胀《针灸甲乙经》
  9. 五脏募穴《针灸聚英》
  10. 五脏六腑用药气味补泻《痰火点雪》
  11. 五脏募穴(聚英)《针灸大成》
  12.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针灸甲乙经》
  13. 五脏募俞穴《古今医统大全》
  14.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针灸甲乙经》
  15. 五脏内伤外应见证《读医随笔》
  16. 五脏六腑相生相克为夫妻子母《医学启源》
  17. 五脏逆传致病诀《慎柔五书》
  18. 五脏六腑头脑眼目中风《灵素节注类编》
  19. 五脏疟《中医词典》
  20. 五脏六腑脉所出《脉诀刊误》
  21. 五脏衄《中医词典》
  22.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例《疡医大全》
  23.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医碥》
  24.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寿世保元》
  25. 五脏平病死脉胃气为本《类经》
  26. 五脏六腑咳《中医名词词典》
  27. 五脏平脉《诊家枢要》
  28. 五脏六腑井荥俞原经合《针灸聚英》
  29. 五脏平脉《医学摘粹》
  30. 五脏六腑官《针灸甲乙经》
  31. 五脏平脉《明医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