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六经厥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帝曰∶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此以下详明厥证,不独手足寒热为厥,而凡外感、内伤,气血虚实,以致阴阳乖逆,经脉不得循序周流,皆名厥也。巨阳即太阳,太阳经脉盛于头,厥则其气更盛于上,故肿首头重,上盛则下虚,故足不能行,仆者,目眩跌仆也,此由阴虚,根本不固,阳气暴逆之厥也,阳明行气于三阳,邪热盛则水不济火,独火乱其神明,故发癫狂走呼,面赤而热,妄见妄言,此三承气汤之实证也;少阳及三阴经之厥,亦与仲景《伤寒论》所载病证、义理相同,明彼即明此,然其中皆有虚实不同,余后集仲景条下已详明矣。此云补泻以经取之者,皆针法也。以上虽名六经之厥,而多现脏腑之证,以六经内通脏腑者也。

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不可治,惊者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治主病者。

按前卷营卫经络门十二经条下,凡脏经之病,皆云是主某脏所生病者,其腑经之病,或云是主津液所生病,或云主气、主血等,各皆不同,皆明其病由此而发,故云是主所生病者。盖人之生,先生五脏为体,由脏气生六腑为用,故曰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谓其体则常固也,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谓其用则生化流通也,而筋骨血气津液经脉,又从腑气生化,为腑之用。是故脏经之病,从本脏之体所生,故皆曰是主某脏所生病;若腑经之病,从生化之用所生而为主病,故或主气、主血、主筋骨等之不同也。此篇言太阴厥逆者,是主脾所生病也,脾为足太阴经,故足 急挛,脾位于腹而通心气,故心痛引腹,当从脾脏主治也,下皆仿此;其少阴厥逆,是主肾所生病者,肾主下焦,下焦厥逆,则中焦气壅,故虚满而呕,呕则气通,故变泄清,泄清者,下泄清稀,因中焦谷食不化也;厥阴厥逆者,是主肝所生病也,肝主筋,故筋急而挛,肝肾同源,故腰痛,肝气横逆,则虚满,肝主癃闭,故前阴闭不通,肝藏魂,肝厥伤魂,则谵言,或有如死者;若三阴俱厥逆,则肝脾肾皆伤,故前后便不得通,手足皆寒,而内外之气尽厥,故三日而不通和则死也;太阳膀胱经厥逆,是主筋所生病者,筋病,故僵仆不能起动,阳气厥逆,则血妄溢,故呕血善衄也;少阳胆经厥逆,是主骨所生病者,其经居半表半里,正当肉里而近骨,表里之气,由此出入,故名其经为枢,其气厥逆,则枢折而骨病,故机关不利,骨本从肾生,故腰折不可以行,经气上项,故项强不可顾,其阳内郁化热,与肠中浊气壅结而成痈,胆内连肝,肝伤则惊,是腑脏俱伤,故不可治而死也;阳明胃经厥逆,是主血所生病者,肺胃相连,胃气逆于肺,故喘而咳,脾胃主肉,故身热,肝藏血而心主血,阳明为多气多血,是主血所生病,则心肝之火皆动,故善惊而衄,且呕血也;手太阴厥逆,是主肺所生病者,肺气逆,故虚满而咳,沫出于肺,故善呕沫也;手心主少阴,乃心包连心厥逆,心包是主血脉所生病,心是主心脏所生病者,故心痛引喉,而身热者,心脏近喉,心火逆,则身热也,按本经云;凡称心病者,心包受邪也,心脏坚固不受邪,受邪则神去而死,此言死不可治者,是心脏伤也;手太阳小肠经厥逆,是主液所生病者,盖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化物,液由水谷所化,故厥逆,而液不生化则生病,其支脉循颈至目 入耳中,故耳聋、泣出、项强也,气上逆则下虚而不转旋,故腰硬不可以俯仰也;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液所生病,手少阳三焦经,主气所生病,二经厥逆,则气闭而津液不输,阳郁化火而上炎,乃发喉痹嗌肿,津液不输,则筋脉燥急而 , 即痉也。以上皆当治其主病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六经厥《灵素节注类编》
  2. 六经厥《中医词典》
  3. 六经渴《中医词典》
  4. 六经禁例《医述》
  5. 六经六气《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6. 六经解《伤寒说意》
  7. 六经脉体《医述》
  8. 六经见证加药《医学集成》
  9. 六经皮部《中医词典》
  10. 六经分篇《伤寒悬解》
  11. 六经七日病愈论《伤寒括要》
  12. 六经方余论《伤寒附翼》
  13. 六经伤寒用药格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4. 六经独至病脉分治《类经》
  15.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针灸甲乙经》
  16. 六经定法贯解《医理真传》
  17.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针灸甲乙经》
  18. 六经传足传手经则愈《此事难知》
  19.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针灸甲乙经》
  20. 六经病证的分类《中医诊断学》
  21. 六经所属《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2. 六经病解《类经》
  23. 六经汤丸秘方《解围元薮》
  24. 六经病的传变《中医诊断学》
  25. 六经提纲《医医小草》
  26. 六经病《中医词典》
  27. 六经统论二十二问《仲景伤寒补亡论》
  28. 六经标本《中医词典》
  29. 六经痛《明医指掌》
  30. 六经辩证《中医诊断学》
  31. 六经形证《中医词典》

《灵素节注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