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移热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癃、溺血、鬲肠、口糜、伏瘕、食亦、鼻渊、衄 瞑目)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 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脏为阴,寒邪入之而不化,故有移寒之病。如其由经腑而传脏者,其邪先已化热也。腑为阳,寒邪入之,即化为热,故有热邪而无寒邪;其有寒者,是内伤之病,如生冷冻饮料食伤胃之类,又如脏寒则腑冷之虚证也。

难经》曰∶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胞脉在冲任间,上通心气,下通膀胱,是胞者,为女子受孕、男子藏精之所。胞中邪热,多由欲火蕴酿,若移热于膀胱,是内出外也,膀胱热结气分,则小便癃闭,热伤血分,则溺血,闭则痛,名淋也;小肠为受盛之官,化水谷而厘清浊,浊者下传大肠,清者渗入膀胱,故膀胱亦能移热于小肠,因而与大肠阻隔,而便不通利,浊既不下,热蒸胃中水气,上熏于口而糜烂,兼舌亦有腐蚀者,以舌为心之苗,小肠为心之腑也;小肠下接大肠,如移热于大肠,则滓浊结聚不行而成 瘕, ,音义同伏,瘕者,假物结成形质,沉着难去,如宿积燥屎之类也;大肠经脉络肺,肺胃相连,故大肠亦能移热于胃,胃受邪热而善食,热烁肌肉而反瘦,以脾胃主肌肉也,此即中消之病,古名食亦也;胃移热于胆,仍在中焦,故病不变,或兼口苦,是胆热也;胆经之脉,上头通脑,邪热入脑,脑髓被灼,化为浊涕,下注不止,以其由脑而出,似有辛辣气味触动,涕即下注,名为辛 鼻渊, 音曷,两目中间鼻柱之内,以在鼻之深处,而出涕腥臭,故名渊,久则传为衄 瞑目者,浊涕挟污血而下,以气逆眩晕,故瞑目,而得之气厥者,其病为深重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六腑移热《灵素节注类编》
  2. 六腑所合《中医词典》
  3. 六腑以通为用《中医名词词典》
  4. 六腑说《内经博议》
  5. 六腑以通为用《中医词典》
  6. 六腑生病《黄帝内经太素》
  7. 六腑证《灵素节注类编》
  8. 六腑三焦辨《目经大成》
  9. 六腑证《灵素节注类编》
  10. 六腑气《中医词典》
  11. 六腑之病取之于合《类经》
  12. 六腑平脉《脉诀刊误》
  13. 六合《中医词典》
  14. 六腑咳证《灵素节注类编》
  15. 六合散《是斋百一选方》
  16. 六腑绝症《医门补要》
  17. 六合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18. 六腑井荥俞原经合歌《刺灸心法要诀》
  19. 六合汤《仁术便览》
  20. 六腑井荥俞原经合歌《医宗金鉴》
  21. 六和《汤头歌诀》
  22. 六腑腹胀《症因脉治》
  23. 六和散《外科全生集》
  24. 六腑腹胀《中医词典》
  25. 六和汤《冯氏锦囊秘录》
  26. 六腑病机《中医基础理论》
  27. 六和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8. 六腑《医学见能》
  29. 六和汤《目经大成》
  30. 六腑《中医基础理论》
  31. 六和汤《医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