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移寒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肿少气、痈肿筋挛、狂、膈中、肺消、涌水)

《素问·气厥论》帝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膈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此明外感寒热之邪,流传脏腑,各有病变也。如肾受寒邪而移于脾,脾位于腹,寒则阳气不化,而腹满壅肿,少气无力也;脾移寒于肝,又兼筋挛,以肝主筋,因寒而拘急也。此二者,皆由其所胜传来,则肝脾之本气不足可知矣。若肝移寒于心,心火本从木生,乃以寒邪移之,火为寒激而发狂,如阳被阴遏,发而为雷也,心阳不舒,中脘膈而不通也;心移寒于肺,是传其所胜,肺金寒,无阳气以化津上升,故消渴,下元无火,津液反从下溜,故饮一溲二,此火土俱败,水冷金寒,故死也;如肺气未败,而金本生水者,因之移寒于肾,肾为寒水之脏,又加寒邪,则下焦阳气无力宣化,大肠水蓄不行,水在肠中,故按腹不坚,疾行鼓动,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名涌水,涌即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五脏移寒《灵素节注类编》
  2. 五脏要论《银海精微》
  3. 五脏移热《灵素节注类编》
  4. 五脏虚实主病(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5. 五脏遗精《中医词典》
  6. 五脏虚实外候《察病指南》
  7. 五脏异藏虚实异病《类经》
  8. 五脏虚实所主论《幼科折衷》
  9. 五脏应五行《医述》
  10. 五脏虚实寒热《专治麻痧初编》
  11. 五脏俞穴《针灸易学》
  12. 五脏虚实寒热《张氏医通》
  13. 五脏俞穴《针灸聚英》
  14. 五脏虚实补泻之法《幼科发挥》
  15. 五脏俞穴:(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针灸大成》
  16. 五脏虚实病刺《类经》
  17. 五脏郁证《中医词典》
  18. 五脏虚实《丹溪手镜》
  19. 五脏胀《中医词典》
  20. 五脏形证虚实相乘《医学入门》
  21. 五脏真脉《诊家正眼》
  22. 五脏相胜之邪论《幼科折衷》
  23. 五脏证《景岳全书》
  24. 五脏相胜轻重《小儿药证直诀》
  25. 五脏证《灵素节注类编》
  26. 五脏相胜《证治准绳·幼科》
  27. 五脏证《灵素节注类编》
  28. 五脏相关《中医词典》
  29. 五脏证治总论《育婴家秘》
  30. 五脏痫《幼科释谜》
  31. 五脏之气交变论《脾胃论》

《灵素节注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