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察色观形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帝曰∶诊法何如?岐伯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可诊有过之脉。

脉者,气血之先形,气血有乖,则现象于脉。惟平旦阴阳气未动散,无饮食助气,而经络之气调匀,故诊其脉,可知其病在何处,而寿夭可辨也。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切脉动静者,浮沉迟数之类也。视精明、察五色者,人之精神聚于目,气色荣华现于面,观其外即可知内之脏腑强弱,见其形可知身之盛衰,或形盛脉弱为本虚,形弱脉盛为邪实,推阴阳逆顺、五行生克之理,参伍以决断生死之分也,更详下文。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此即脉辨病,而决生死之法也。卫行脉外而主气,营行脉中而主血,故脉为血之府,然即可因之以验气,何也?盖血主濡之,气主煦之,血随气行,气由血聚,良以阴阳血气,互相为根,不能析离者也。故脉形长者,知其气之调达而治也;脉短者,知其气郁而病也;脉数者,或因邪郁化火,或因水亏火亢,皆烦心也;若外感而脉渐大,是邪盛也,若内伤而脉反大,是本元之气不固也,皆知其病增进矣;若脉势上溢,而寸偏旺,则气上盛,而息必高;若脉势下垂,而尺反大,则气下坠,而腹必胀也;代者,歇止也,其气衰可知,然亦有脏腑气血结滞者;脉细,则气少矣,然亦有外受湿气者,总因阳气衰少,而尚可治,若非结滞而现代脉,则本元败为难治矣;脉涩者,气结血瘀,心主血脉,故心痛也;浑浑革至如涌泉者,轻按至数不清,如皮革之状,重按如涌泉之腾沸,此根元涣散,阴阳升降出入无序,故病进而色弊矣,然犹有鼓动之势,若无力鼓动,而绵绵如去水之下溜、如琴弦之忽绝无形者,正如残灯忽灭,故死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诊脉察色观形《灵素节注类编》
  2. 诊脉别解一《医学实在易》
  3. 诊脉传心诀《医学传心录》
  4. 诊脉别解二《医学实在易》
  5. 诊脉大法《医学真传》
  6. 诊脉《女科证治准绳》
  7. 诊脉大意《千金翼方》
  8. 诊脉《医学从众录》
  9. 诊脉的部位《中医诊断学》
  10. 诊脉《寿世保元》
  11.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脉经》
  12. 诊脉《医学入门》
  13.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备急千金要方》
  14. 诊六腑平脉法《察病指南》
  15. 诊脉法《伤寒六书》
  16. 诊口形容条目《望诊遵经》
  17. 诊脉法《伤寒六书》
  18. 诊口形容提纲《望诊遵经》
  19. 诊脉法《伤寒六书》
  20. 诊看妇人须先问经期妊娠《妇科心法要诀》
  21. 诊脉法《伤寒六书》
  22. 诊看妇人须先问经期妊娠《医宗金鉴》
  23. 诊脉法《伤寒六书》
  24. 诊看妇人先问经期妊娠《济生集》
  25. 诊脉法《伤寒六书》
  26. 诊诀说《研经言》
  27. 诊脉歌《针灸大成》
  28. 诊筋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29. 诊脉歌《婴童类萃》
  30. 诊家宗法《诊家枢要》
  31. 诊脉歌《笔花医镜》

《灵素节注类编》